《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老夫子說的話,字字珠璣,被后人奉為經典。
然而,大多數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不可能像圣人那么優秀,真正做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人,是不多的。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普通人經常犯錯,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其實,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不改,明知故犯。這樣,長此以往,這樣就很危險了。
一起來看看,中年人容易遇到的三個“危機”。
第一:經濟危機。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這句話,道出了金錢的重要性。雖然,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孩子上學花錢,老人生病花錢,柴米油鹽花錢,很難找到不需要銀子打理的地方。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的壓力可想而知,不敢有絲毫的休息。
有份穩定的工作,生活還過得去,就不要瞎折騰。不要輕易投資,不要輕易創業,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一不小心,走錯一步,掉進“萬丈深淵”,悔之晚矣。如果能力不是特別強,人脈不是特別廣,家底不是特別厚,就不要“胡作非為”了。畢竟,人到中年,經不起折騰,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
第二,健康危機。
弘一法師說:“錢財再好,好不過生命;名利再大,大不過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只有身強體壯,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好。
二十歲,天天熬夜都沒事;三十歲,經常熬夜也沒事;四十歲,你熬夜三天試試!中年后的你,牙齒還好嗎?中年后的你,爬六七樓累不累?中年后的你,頭頂成“地中海”了嗎?能不熬夜,就別熬夜,已經不年輕。能不抽煙,就別抽,費錢又損健康。能不喝酒,就別喝,傷身傷胃。花錢買保險,不如花時間鍛煉;保險不能延長生命,但鍛煉可以。健康是自己的,只有打針吃藥的那一刻,每個人才會真正懂得,健康是多么重要!
第三,情感危機。
林徽因說:“太感性了,過不了柴米油鹽;太理性了,過不了風花雪月。余生,只愿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懷詩意以謀愛,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有多少人,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有多少人,經常去看詩和遠方?有多少人,還可以手牽手,和伴侶一起走向遠方?
人到中年,有的人離婚了;人到中年,有的人再婚了。有的人,把婚姻比喻成墳墓;有的人,把婚姻比喻成殿堂。其實,墳墓也罷,殿堂也好,全靠夫妻雙方經營。一個人出力,是沒有“殿堂”的。孩子不聽話,學習不用功,與孩子關系處理不好,等等。隨便哪個問題處理不當,日常生活變成一地雞毛是常事。
夫妻齊心,其利斷金。雙方使用向心力,每個家庭都會走上坡路;雙方使用離心力,每個家庭只會走下坡路。夫唱婦隨,婦唱夫隨,夫妻合力,保持進步,生活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同時,學會寬容。泰戈爾說:“指責別人最容易,認識自己最難。”每個人能容忍別人的優點,卻容不下別人的缺點。愛一個人是愛他的全部,而不只是他的優點。更何況,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如果相互指責,互相排斥,緣分容易走到盡頭。只有相互包容,相敬如賓,婚姻生活,才能長長久久。
當你三十歲的時候,覺得自己還年輕;當你四十歲的時候,就離五十歲很近了;當你五十歲的時候,離花甲之年就不遠了。人生是一個過程,中年老年都會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我們不是諸葛亮,不能預知明天發生什么事情,但如果從長遠角度去考慮問題,考慮到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可能發生的事情,現在就著手去做,一些危機還是可以避免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學會總結,對當下的生活做個預估,要穩中求進,不急于求成,那么未來的生活,不至于變得一敗涂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