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獵云精選;文/邵延港
佛山首富的IPO矩陣,要擴容了!
近日,市值超5800億的家電巨頭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旗下智慧物流板塊安得智聯改道至港交所主板上市。美的曾于2023年7月計劃讓安得智聯在深交所主板進行IPO。
美的成立于1968年,從一個小規模的塑料生產組起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涵蓋智能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技術、機器人與自動化和創新型業務五大板塊的全球化科技集團。安得智聯則是美的在商業模式變革中孵化的創新業務。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美的躋身中國頭部的家電產業集團,不僅讓創始人何享健家族成為佛山首富,其背后也已經形成一幅巨大的資本版圖。
按照胡潤研究院最近發布《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家族以2550億元人民幣財富蟬聯佛山首富,全球排名第41位(上升5名),穩居中國富豪榜第六。
近年來,美的集團在資本市場上頻繁操作。2024年,美的實現了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也拿下了家具巨頭顧家家居。據統計,包括美的系直屬產業和收購的上市公司,以及其子女控股的企業在內,何享健家族成員控制的“美的系”上市公司已經達到9家。
美的從2020年開始就透露分拆相關業務獨立上市的打算。安得智聯,是美的B端戰略中的核心產業之一。如今美的讓其沖刺港交所,也拉開了新階段美的ToB業務的資本序幕。
美的ToB業務,再度沖刺IPO
分拆子公司上市,是美的近年來的既定戰略。
安得智聯是美的擬分拆的第二家子公司。在2020年7月,美的就曾宣布擬分拆子公司美智光電創業板上市,但美智光電兩次向深交所創業板提交招股書,又兩次主動撤銷IPO申請。
此次分拆的安得智聯,也在2023年7月,就計劃進行分拆至A股上市。
安得智聯創立于2000年,作為美的集團的智慧物流板塊,在美的制造業的基因中誕生。公司業務圍繞客戶在生產制造、商品流通及消費者末端交付等環節對于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管理及效率優化需求,可提供從原料至成品的制造業供應鏈解決方案、線上線下全渠道一盤貨以及送裝一體化服務的消費供應鏈解決方案。
憑借長期深耕于供應鏈管理行業積累的數字化管理及資源配置、管控能力,安得智聯建立了覆蓋全國、支持多行業線上及線下全渠道的服務網絡,截至2024 年底,安得智聯在全國超 130 個城市擁有倉儲面積超 800 萬平米,可調配運力超30 萬輛,開通超20萬條運輸線路,可實現對于全國 99%鄉鎮的無盲點覆蓋。
股權結構上,美的智聯持有安得智聯 73.32%股份,系安得智聯的控股股東。美的集團持有美的智聯 100%股份,系安得智聯的間接控股股東。美的控股系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何享健為美的控股的控股股東,系安得智聯的實際控制人。
安得智聯與此前沖刺上市的美智光電同屬美的ToB業務板塊,二十多年來,安得智聯隨著美的業務的成長也已經成為行業巨無霸。
據安得智聯未經過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安得智聯分別實現營收141.89億元、162.24億元、186.6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5億元、2.88億元、3.8億元。
若按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安得智聯已經達到A股上市標準。但在當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中,A 股市場的上市審核仍較為嚴格,相比之下,港股的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審核流程更靈活,上市周期更短,能夠更快地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或許是看到美智光電在A股IPO的坎坷程度,美的才將安得智聯IPO地點改道至港交所。
美的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分拆有利于公司進一步理順業務管理架構,釋放智慧物流板塊估值潛力;有利于安得智聯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分拆充分契合國家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物流提質增效降本、強化物流數字化科技賦能的戰略規劃,進而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戰略導向。
美的ToB業務,被視為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美的營業收入首次突破4000億元,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收入首破千億,占總營收比重從2020年的18.5%躍至25.5%,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板塊以20.6%的增速領跑,樓宇科技、機器人等業務逐步顯現協同效應。
在資本市場上,美的ToB業務也是重心所在。美的在招股說明書中又再次表示:未來三年內將分拆美智光電、安得智聯、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相關業務。先有美智光電,再有安得智聯,美的ToB方面的IPO,已經進行了多次嘗試。
如今,美智光電的未來IPO地點還未明確,安得智聯將肩負美的系IPO版圖擴容的重任。
據了解,如今的美的系,已經控制了9家上市公司,包括美的集團,以及合康新能、萬東醫療和科陸電子,分別是美的在2020年、2021年和2023年收購而來;獨子何劍鋒控制的美的置業、盈峰環境、百納千成、顧家家居;還有何享健的長女何倩嫦實控的會通股份。
分拆安得智聯,何享健家族有望收獲第十家上市公司。
聯手海信,能否破解安得智聯業務依賴性質疑?
但背靠美的,也讓安得智聯的需要關注的問題極為明顯。
安得智聯為控股股東美的集團提供干線運輸、城配運輸、宅配運輸、倉儲及裝卸等相關服務。而美的作為全球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在家電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是安得智聯供應鏈服務天然的業務來源,這也導致安得智聯對美的集團關聯銷售產生的收入及毛利占比較高。
并且,此次公告也透露,考慮業務擴張的進展,預計安得智聯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將與美的集團保持較大規模的合作。
在獨立性上,美的與安得智聯資產相互獨立完整,在財務、機構、人員、業務等方面均保持獨立,分別具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和直接面向市場獨立經營的能力。
在同賽道內,安得智聯與海爾系的日日順極為相似。日日順從2021年開始沖刺創業板,但在去年11月終止了三年的創業板IPO之旅。在這三年中,關于日日順的獨立性問題和關聯交易受到廣泛關注。
據日日順IPO資料,2018年至2021年,日日順來自關聯方海爾系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8.48%、42.03%、33.13%和30.60%;毛利貢獻占比分別為29.77%、44.99%、41.48%和41.90%。
日日順作為海爾集團旗下的物流獨角獸,2023年營收超過180億元。據胡潤百富發布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日日順位列374位,估值達185億元。若按照其IPO計劃,募資27.71億元,按10%的發行比例計算,其目標市值超過270億元。
而安得智聯2023年同期收入略低于日日順,2024年收入為186億元,體量上存在些許差距,只是,安得智聯至今尚未進行外部融資,估值方面無法考證。
有強大靠山,對于安得智聯和日日順來說,有業務助力,但也有風險。如今,海爾選擇將日日順并表海爾的家電業務板塊海爾智家,要促進業務體系與物流體系的深化協同,強化供應鏈能力。
而按照美的的規劃,安得智聯勢必要分拆獨立上市,但美的又為安得智聯尋得了什么解法呢?
在5月7日,美的與海信兩大家電巨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為競爭對手,兩大巨頭的牽手引起市場熱議。據美的集團官微,美的方面稱,雙方將圍繞AI應用、全球先進制造、智慧物流等多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以資源共享、互惠互利與協同創新為基礎,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全方位賦能用戶和生態合作伙伴。
不過,美的優勢在白電業務,海信的優勢在黑電,這也讓雙方的競爭中少有正面沖撞。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簽約現場,安得智聯總裁梁鵬飛也現身了,并且美的和海信也在智慧物流領域有所合作。據悉,在智慧物流領域,雙方將在生產物流協同、智能倉網體系構建等全鏈路進行平臺優化與升級,實現端到端供應鏈運營效率提升和庫存布局優化,最終實現消費者交付滿意度的持續提升。
安得智聯若能夠拓展海信這一大客戶或雙方實現合作,這也會讓安得智聯的IPO工作少一些阻力。
若安得智聯赴港IPO能夠順利,美的系或將再跑出一個IP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