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個竹籃里面裝滿螃蟹,那么這個竹籃里的螃蟹很難出逃;
它們會因為彼此間的牽制而“寸步難行”,最終因互相拆臺而陷入“惡性循環”,這就是螃蟹定律(Crab Law)。
螃蟹定律是美國社會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所提出的定律;
用來隱喻一個團隊或者系統中,人與人之間的惡性競爭;
比如互相嫉妒,互相殘害等行為,會極大地妨礙彼此間的進步與良性發展;
導致整個團隊陷入“瓶頸”難以前進,團隊的困境最終又會反作用于個人。
螃蟹定律與我國社會學家孫立平所提出的“底層淪陷(Fall of the bottom)”,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本質上都是用以警示個體之間的互相妨礙會極大消耗彼此個人成長與個人提升所需的精力。
其實立足于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螃蟹定律也有著極大的警示作用;
當家庭系統里的成員各有異心,互相攀比,深陷惡性競爭中時,不僅是個人層面會帶來極大的損耗,對于整個家庭來說也是如此。
一個家庭系統中的兄弟姐妹應該明白,從螃蟹定律給人的警示來看,最好的相處方式從不是請客吃飯,而是以下兩種。
一、做好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Subject Separation)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理念之一;
指的是明確他人與自我的邊界,同時做到將他人與自我的評價區分為獨立課題;
通過以上方式建立一定的心理界限來達到建立關系中的合理邊界感與自我價值的提升。
與此同時,心理學家阿德勒(Adler)也認為人際關系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并且80%的人際矛盾源于對他人課題的過度干涉。
比如電視劇《歡樂頌》里面的樊勝美,造成樊勝美痛苦的根源一方面是源于母親與哥哥的貪得無厭與無恥;
另一方面來說,樊勝美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哥哥有著兩個獨立的人生課題;
哥哥的人生不應該依附于自己的幫扶之上,擁有幸福是他自己的責任與課題,與樊勝美無關。
因此,她有權利拒絕哥哥與母親的無盡索取,這種索取不僅妨礙著樊勝美的個人發展,也極大地阻礙著樊勝美哥哥的人格完善與自我成長。
而課題分離不僅局限于物質幫扶層面,在多數時候對家人的過度干涉也是一種妨礙;
比如在兄弟姐妹面對困境的時候,強行要求其聽從自己的建議,用家人的名義控制他人的自由與選擇,這也是消極的;
這種方式會極大損耗彼此間的親密,導致疏遠與隔閡,因此完成彼此的課題,做到互相尊重也是愛的一部分。
二、順應刺猬定律
大部分時候,兄弟姐妹間的特定社會角色與社會期望會帶來一定的認知誤區;
比如“你是她姐,你幫他一下怎么了?”“你是我妹妹,做到這件事是你的義務”;
人們總會對身邊的付出習以為常,將其視作理所應當,將彼此間的親密當作索取的籌碼。
殊不知這些理所應當都是對親情的消耗;
此外兄弟姐妹間也應保持合適的距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明白了其中奧妙,所謂“久居惹人嫌,頻來親亦疏”;
過度親密其實也會導致關系的失衡,甚至帶來傷害,即便兄弟姐妹間的過度親密不以索取為目的,也會過猶不及。
這就涉及心理學中的刺猬定律(Hedgehog's law);
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瑟瑟發抖,為了讓彼此獲得一定的溫暖,它們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但是身上的刺卻在靠近過程中深深地扎傷了彼此;
因此,刺猬們不得已放棄過度抱緊,它們只近距離地依偎在一起,這種方式避免了對彼此的傷害,又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御寒的效果。
其實,親情中也是如此,當彼此間的距離太近時,會下意識地對彼此有著更多的預期;
或者對彼此有著更多的索求,比如希望別人時刻能將自己放在心上,過度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又或者認為自己付出得比較多,認為對方也應該和自己一個程度等等。
其實,親情間關系的維系并不在于距離的遠近,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經歷與個性,長久的關系是不帶任何濾鏡與色彩;
任何舒服的關系,都在于接納他人不符合自己的預期,接納他人的真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珍惜彼此的獨特。
-The End - 作者-觀南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