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霹靂-15E的導引頭天線零部件被印度發現后,引發的“抄襲”討論才剛結束,又出現了新情況——一枚基本完整的霹靂-15E彈體,又落入印度手里。這讓大家不禁開始擔心,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核心設計外泄了。
▲印度搜集到的霹靂-15E殘骸
歷史上確實存在過,通過繳獲對手完整空空導彈,實現技術突破的例子——60多年前意外獲得的美制AIM-9B,就催生了蘇聯K-13空空導彈。但這次霹靂-15E在印度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用空空導彈攻擊目標時,會一次性發射兩枚以確保命中率,這就意味著至少有一枚無法命中目標。為了保證核心設計不泄露,空空導彈都有燃料耗盡后,墜地自爆的安全設計。不過,相比于在空中爆炸,墜地自爆受地面阻隔,往往會出現爆炸不完全的情況,這就是印度發現霹靂-15E較完整彈體的原因。
▲印度的無人機空襲就掉了一枚未爆炸的小型導彈
不過,自爆的核心目標,是破壞最核心的導引頭,這一點在被發現的霹靂-15E殘骸上已經實現。剩下看起來比較完整的彈體,實際上都是推進段,并且只是外觀比較完整,內部燃料都耗盡了——在汽車內部零件都拆走,只剩下空殼子的情況下,是沒法指望空殼掌握核心技術的。事實上,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的概念,已經提出來差不多二十年,理念都已經被各國摸透了,現在做不出來,那是真的做不出來。
▲霹靂-15E最關鍵的技術在前半段
外界對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常見誤區,是能提高動力射程,實際上并不能,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其真正的價值在于,會大幅增加不可逃逸區,而霹靂-15之所以射程比同行遠,靠的是尺寸、燃料和彈道等因素。所謂“雙脈沖”,是指推進段分成兩部分,較長的一段先點火,推動導彈接近目標后,再二次點火。相比于常規設計,雙脈沖布局一旦二次點火,就等于再次賦予導彈能量,遠超只點火一次,經過數十上百千米飛行消耗的常規布局,對目標的威脅自然更大。
▲霹靂-15用真實戰績證明了自己的水平
印度空軍這次被擊落五架戰斗機,甚至“陣風”在被命中前的反復掙扎無效,都證明了雙脈沖的價值。但這么多年過去,也沒有其他國家追隨霹靂-15腳步,連美國在AIM-120D上應用雙脈沖布局的計劃都失敗,足以證明雙脈沖的技術難度——兩次點火意味著各有獨立的控制系統,然后再通過彈載計算機精準控制,這個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印度在導彈小型化、精準控制領域的表現很差,不要說拿到霹靂-15E的空殼,就是真拿到完整的霹靂-15E,也未必仿制得出來。
▲AIM-120系列有種逐漸沒落的感覺
事實上,哪怕當年蘇聯成功仿制了AIM-9B,后面在空空導彈領域還是被美國碾壓。從F-14A掛載的跨時代AIM-54,再到后面AIM-120在90年代暴揍蘇制戰斗機,都證明了蘇聯在空空導彈領域的劣勢。就連現在的俄羅斯都深受影響,不得不憑借落伍的R-77撐場面。相比之下,中航工業現在手里最先進的已經不是霹靂-15,傳說中的“霹靂-17”,可比美俄半道改造的AIM-174、R-37M要強得多。在美國下一代AIM-260成熟之前,“霹靂-17”足以穩坐全球鰲頭。
▲AIM-174只是過渡裝備,AIM-260才是美軍的真正目標
相比于可能流出的不關鍵技術,霹靂-15E這次掛載在殲-10CE身上,由ZDK-03引導,遠程實戰擊落印度五架戰斗機,甚至包括蘇-30MKI和“陣風”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畢竟再出色的靶場數據,都比不上戰場的一份真實戰果。此外,國內精心打造的作戰體系,借此獲得的經驗,也彌足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