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印度在空中與巴基斯坦的較量中遭遇慘敗,不敢再發起空戰。可是印度陸軍在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較量中也敗下陣來,印軍的部分哨所還舉起白旗。印度發動針對巴基斯坦的大規模無人機襲擊,但還是在巴基斯坦反無人機系統壓制下,大部分被擊落,沒有取得預想的目的。莫迪就是想通過主動發起襲擊取得能夠鼓舞民粹的勝利,但是一次次失敗讓莫迪顏面掃地。很顯然,莫迪必須為失敗進行找補,不然就很難順利的結束這場沖突。在空軍和陸軍都失敗情況下,印度開始選擇海上開戰。
1
海戰背后的“雪恥”邏輯,印度選擇凌晨打響海戰,就是為了“顏面保衛戰”。俄羅斯衛星社5月9日報道,印度新德里電視臺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9日凌晨,(印度海軍)在阿拉伯海對巴基斯坦境內多個目標開始了行動。印度海軍宣布定于5月8日至5月13日在阿拉伯海東部舉行海上實彈演習,這次海上開戰就是在演習過程中直接開火。印度海上開戰意圖通過海上封鎖和威懾轉移國內對空軍、陸軍此前失利的高度關注。
印度海上凌晨開戰,顯然是印巴沖突的升級,也被印度認為是海上展現“大國雄心”的核心窗口。印度突然從海上開火,就是為陸軍、空軍失敗找回顏面。巴基斯坦方面沒有公布損傷情況,也沒有立即實施海上報復行動。巴基斯坦海軍實力近些年有較大提升,擁有了054護衛艦和常規動力潛艇,但缺少航母和大型軍艦,在總體實力上與印度海軍還是存在明顯差距。印度海軍這個時候出手,也是看準巴基斯坦海軍的弱點。
公開數據可知,印度海軍目前擁有約150艘艦艇,包括2艘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與國產“維克蘭特”號)、11艘驅逐艦、14艘護衛艦、1艘核潛艇(“殲敵者”級)及13艘常規潛艇。巴基斯坦海軍僅4艘054AP護衛艦,可通過CM-302反艦導彈(射程290公里)對印度航母形成威懾。印度此次海上行動本質是一場“危機公關”,通過高調展示海軍實力緩解陸空失利帶來的國內壓力。不過印度海軍也面臨缺乏完善體系,自身防衛能力有限,很容易被巴基斯坦反艦導彈攻擊等弱點。
2
海上演習直接轉為實戰,莫迪政府的“危機轉嫁”邏輯,重塑南亞秩序的戰略投機。印度本來是在相應海域進行海上軍演。與此同時,巴斯基坦海軍宣布于5月9日至5月12日在阿拉伯海東部舉行實彈打擊演習。巴基斯坦120枚CM-400AKG反艦導彈,能夠對印度航母和軍艦構成直接威脅。印度直接把海上演習轉變為了實戰,說明印度這次出手更多的是政治考量。印度前外交官阿賈伊·比薩瑞亞所指出,莫迪政府慣于通過“外部威脅敘事”鞏固執政合法性。
這就是莫迪不斷升級事態的基本原因。塑造莫迪“鐵腕領袖”形象,凝聚民族主義共識。印度軍方在此次行動中刻意強調打擊縱深首次深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卻回避公布具體戰損數據,這種“高調宣傳、低調收場”的模式,正是政治表演與戰略克制的典型結合。印度正試圖重構南亞秩序。過去十年,其“鄰國優先”政策因經濟脅迫與霸權心態遭遇系統性失敗:馬爾代夫要求撤軍、斯里蘭卡轉向左翼政府。
莫迪政府此次軍事行動,本質上是以武力威懾重塑地區權力格局,通過展示對巴基斯坦的“降維打擊能力”,迫使鄰國重新評估與印度的關系。印度的海上軍事冒險,本質上是其“地區霸權焦慮”與“大國地位幻想”碰撞的產物。
莫迪政府試圖通過有限沖突轉移國內矛盾、重塑南亞秩序,卻可能陷入三重困境:軍事上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經濟上承受制裁反噬,外交上淪為大國博弈棋子。印度這次在沒有任何證據情況下對巴基斯坦大打出手,將導致南亞國家“去印度化”趨勢不可逆轉,印度若不能摒棄“霸權心態”,其“發達印度2047”愿景終將淪為鏡花水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