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moth Patuxet Museums
簡介
美國文明的歷史與世界各大文明相比,雖然短,至今近四百年。但是,這個年輕的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引世人矚目的歷史,自法國人托克維爾寫的《美國的民主》開始算起,已有一百七八十年了。那時托克維爾曾說:“新英格蘭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用它的光輝照亮了遙遠的天邊。”
換句話說,美國文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世人眼里的一個謎。從那時起,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社會學家和各界精英都想揭開美國文明之謎。
很多了解美洲殖民史的人,聯(lián)想到早在英國移民之前一百多年,西班牙就已從中美洲楔入向南部美洲擴展,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殖民。在英國這批北美移民的同時或稍后,赴北美殖民的還有法國和荷蘭。為什么只有英國的一批移民創(chuàng)造出了西方的另一種文明?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曾經(jīng)被視為神話。
Robert W. Weir/Wikimedia Commons/CC0
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的1831年,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訪問美國時已看到,“五月花號”乘客上岸踩踏的第一塊石頭,已經(jīng)成為美國的崇拜物。它的碎塊被美國很多城鎮(zhèn)精心保存。
The 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托克維爾說:“這是一塊曾被一些苦命人的雙腳踏過片刻的石頭,這塊石頭應當名垂不朽,它在吸引一個偉大民族留念。人們敬仰它的碎塊,在離它遙遠的地方保存著從它身上敲下來的小塊。有多少高樓大廈用這些小塊做了基石,誰不對它們表示崇敬呢?”
我們可以想象,“五月花號”靠岸,乘客們踩踏過的一塊石頭都如此神圣,那么事件本身必定非同尋常。
Isaac van Swanenburg - Museum de Lakenhal/Wikimedia Commons/CC0
15世紀末,葡萄牙人通過繞過非洲好望角的航線開辟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貿(mào)易路徑,迅速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為打破葡萄牙對東方航線的壟斷,西班牙王國支持哥倫布探索向西航行的路線,希望找到一條通往亞洲的新航道。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哥倫布并未抵達亞洲,而是意外發(fā)現(xiàn)了美洲大陸。
這片“新大陸”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世界的地理認知,也掀起了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全球變革。就在此時,在歐羅巴大陸邊緣的大不列顛島上,一群清教徒正在籌劃逃離英國,他們的行動不僅揭示了歐洲宗教改革的艱辛歷程,也為美洲的殖民化和美國的起源埋下了伏筆。
01
宗教迫害與清教徒的困境
歐洲的普通民眾長期受到天主教會的壓制,宗教改革成為一場勢在必行的運動。然而,羅馬教廷為了維護特權,與各國統(tǒng)治者結(jié)成同盟,極力鎮(zhèn)壓宗教改革者。
在英國,諾丁漢郡的清教徒受卡爾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試圖凈化英國教會的傳統(tǒng)教義。然而,從亨利八世到詹姆斯一世的歷任君主,宗教政策不斷變化。亨利八世因與天主教決裂而確立了新教的地位,但瑪麗一世(“血腥瑪麗”)又試圖恢復天主教。伊麗莎白一世雖然支持新教,但她在新教與天主教之間保持微妙平衡,而詹姆斯一世則對清教徒徹底失去耐心。
詹姆斯一世頒布了嚴苛的141項條例,限制清教徒神職人員的活動,切斷了宗教改革的可能性。對于清教徒而言,英國已經(jīng)不再是他們的立足之地。
02
荷蘭的自由與新問題
為了躲避英國王室的宗教迫害,1608年,一批清教徒逃往荷蘭。荷蘭是歐洲少數(shù)幾個倡導宗教自由的國家,新成立的荷蘭共和國明確保護每位公民的宗教信仰不受干擾。清教徒在荷蘭得到了自由生活的機會,能夠按照自己的信仰進行祈禱、傳教,甚至可以將自己的教義印刷成冊,秘密傳播到英國。
然而,這種自由并未帶來長期的安定。清教徒的下一代逐漸受到荷蘭社會寬松風氣的影響。年輕人追求荷蘭青少年的開放生活方式,漸漸遠離清教的傳統(tǒng)教義。一些清教徒領袖痛心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子女“品質(zhì)優(yōu)良”不再,甚至正在“墮落和腐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信仰的危機讓清教徒意識到,僅僅逃離英國并不足以拯救他們的宗教理想。
03
新大陸的希望與“五月花號”
清教徒轉(zhuǎn)而將目光投向新大陸。美洲是一片尚未被歐洲傳統(tǒng)文化深刻影響的土地,他們希望在那里創(chuàng)建一個“純潔無瑕”的理想社會。通過與英國弗吉尼亞公司的談判,清教徒獲得了移民合同,計劃在北美建立屬于他們的家園。
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號”從英國普利茅斯港啟航,船上載有102名乘客,包括30名清教徒、14名契約奴以及一批工匠、漁民和貧困農(nóng)民。這次航行得到了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特許的弗吉尼亞公司的贊助,公司承諾承擔航行費用,將移民送往目的地,并從未來的殖民地中獲取經(jīng)濟利益。
他們的目的地是北弗吉尼亞的哈德遜河一帶,但航程中因天氣惡劣偏離了航線,最終在今天的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登陸,這導致最初的合同失效,所有移民也因此擺脫了合同的束縛,成為自由人。
盡管環(huán)境艱苦,清教徒的信念堅定不移。他們希望通過勞動和信仰,在這片新大陸上建立起一個自由、虔誠且充滿希望的社會。
04
從宗教理想到歷史豐碑
清教徒在美洲的遷徙不僅是一場逃離迫害的行動,更是一場追求信仰自由的偉大實驗。“五月花號”的航行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象征著對壓迫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
清教徒帶來的宗教信仰、社區(qū)自治和教育重視的傳統(tǒng),深刻影響了美國的文化和政治。這艘船上的旅程,最終成為美國國家敘事的重要部分,也為未來的美國奠定了“自由”和“信仰”的基石。
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13個殖民地地區(qū)根據(jù)《邦聯(lián)條例》,首次成立了以邦聯(lián)國會(Congress Assembled)為形式的松散的中央政府
“五月花號”不僅改變了清教徒的命運,也開啟了一個國家的偉大篇章。這段旅程,是新世界的開端,更是信念與夢想的延續(xù)。
05
《五月花號公約》的誕生
為了在陌生的土地上維持秩序、確保團結(jié),移民們在下船前共同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這份文件雖簡短(全文不到200字),卻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其核心內(nèi)容是:
? 自愿組成一個自治的公民團體;
? 共同制定和遵守對殖民地最公正、最適宜的法律和法規(guī);
? 建立基于平等與法治的社會制度。
公約的本質(zhì)不僅是行為約定,更是一份政治契約,確立了自治與法治的原則。重要的是,這份契約賦予了移民們自主治理的權力,而這一權力并未獲得英國國王的授權,而是由簽約者自己決定的。這標志著一個重要原則的誕生:人民有權基于自愿的基礎實行自治。
06
自治原則的深遠影響
這種自治理念為未來的北美殖民地開辟了先例。與英國王室直接授權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不同,“五月花號”移民建立的馬薩諸塞殖民地完全依賴自治原則。如果沿著這一思想延續(xù)下去,百余年后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便可主張擁有自行決定治理方式的權利。這一理念最終成為美國獨立運動的思想基礎。
宗教也在維系清教徒社會秩序和塑造殖民地政治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教主義不僅是他們的信仰,也是他們政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契約精神、法治觀念和自治傳統(tǒng)成為美國早期政治文化的核心,并對后來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07
從《五月花號公約》到美國憲法
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起草了《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國家與人民之間的契約關系。這部憲法標志著民主理念的制度化,也是在《五月花號公約》的自治精神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
制定憲法的過程充滿爭議和博弈,涉及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平衡問題。獨立戰(zhàn)爭領袖帕特里克·亨利曾評價說:“制定憲法是另一場革命,激烈程度不亞于獨立戰(zhàn)爭。”最終,美國憲法成為各方利益妥協(xié)的產(chǎn)物,確立了聯(lián)邦制的平衡框架。
08
聯(lián)邦制與美國的多樣性
聯(lián)邦制成為美國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美國的50個州雖組成一個國家,但它們并非中央政府的附屬,而是保有高度獨立性。這種獨特的結(jié)構可以比作一盤沙拉:胡蘿卜是胡蘿卜,生菜是生菜,各州各具特色,但都盛放在同一個盤子里。這種多樣性與獨立性正是聯(lián)邦制的精髓所在。
聯(lián)邦制的起源可追溯至殖民地時期。北美十三個殖民地是由不同背景的移民建立的,各自發(fā)展出獨特的經(jīng)濟模式和社會結(jié)構。例如,南部殖民地以大種植園和奴隸經(jīng)濟為主,而北部“新英格蘭”殖民地則以清教徒建立的工商業(yè)社會為特色。這種多樣性使美國無法強求統(tǒng)一的治理模式,各殖民地之間的差異最終塑造了聯(lián)邦制的基礎。
09
清教徒的遺產(chǎn)
清教徒為美國的文化、政治和精神傳統(tǒng)奠定了深厚基礎。他們倡導的契約精神、自治觀念和宗教價值觀塑造了美國社會的核心理念。從《五月花號公約》到《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清教徒的自治傳統(tǒng)成為美國國家建設的重要靈感來源。
正如馬薩諸塞州總督威廉·布雷德福德所言:“從一些小小的開端里產(chǎn)生出了許多偉大的事物;正如一支小蠟燭點燃千支蠟燭一樣,這里的光芒最終照亮了整個民族。”
清教徒的故事,既是美國追求自由的開端,也是聯(lián)邦制多樣性和契約精神的深刻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