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人在東北搞了個偽滿洲國,就跟現在年輕人開奶茶店似的,光掛牌子沒顧客可不行。這時候有個叫鲇川義介的日本財閥一拍大腿:"咱們找猶太人當合伙人啊!"原來當年日俄戰爭時,猶太銀行家雅各布·希夫借給日本2000萬美元,幫他們打贏了沙俄。
日本人記著這份情,也惦記著猶太人的錢袋子。
這個代號"河豚"的計劃,就跟現在搞開發區招商引資一個套路。日本出地,猶太人出錢,在東北整出個"猶太自治區"。日本人盤算得精:既能用猶太資本開發東北,又能借他們的國際關系洗白侵略行為。當時哈爾濱中央大街上,希伯來文招牌和日式燈籠掛得肩并肩,馬迭爾賓館里日本軍官和猶太富商推杯換盞,活脫脫現實版《上海灘》東北分灘。
最絕的是日本人開出的條件,只要來投資,就給宗教自由、文化自治,還能組建自衛隊。這不就是變相的"國中之國"?到1937年,東北已經涌進8萬猶太移民,沈陽建起了現代化工廠,大連開通了國際航線,連猶太醫院里接生的混血嬰兒都被視為"新民族"的曙光。要不是后來出了岔子,現在的哈爾濱紅腸說不定得叫"希伯來香腸"。
就在東北搞得熱火朝天時,南邊的云南也沒閑著。1938年上海灘擠進來2萬多猶太難民,就跟現在網紅景點人擠人似的,蘇州河邊的難民營連廁所都得排隊。國民政府里有個叫孫科的(孫中山兒子),腦洞大開:"咱把猶太人安置到云南種地啊!"
這個主意聽著像扶貧項目,實則暗藏玄機。
猶太商人白爾克拉斯拍胸脯保證:只要給十萬難民騰地方,每人交100英鎊保證金,合計一千萬英鎊!這價錢擱現在相當于15個億,窮得叮當響的國民政府哪見過這陣仗?財政部長孔祥熙連夜打算盤:"夠買20個德械師,值!"云南王龍云更實在,看著怒江峽谷的荒地直流口水:"正愁沒人開荒種地呢!"
老蔣在重慶黃山官邸踱步三天,最后咬牙拍板:"滇南七縣劃給他們!"1940年夏天,昆明巫家壩機場降下首架載著猶太工程師的專機,云南講武堂里偷偷開起了希伯來語課。要不是后來事情黃了,現在的普洱茶說不定得叫"摩西普洱"。
眼看兩個計劃都要成,三股勢力突然殺出來攪局!
第一刀來自柏林,希特勒聽說日本人在搞"猶太自治區",氣得把辦公桌都掀了。黨衛軍頭子希姆萊直接威脅:"要么清洗猶太人,要么斷供鈾礦石!"日本人一看鈾礦石可比猶太人值錢,連夜把哈爾濱猶太商會查封,沈陽的猶太老師集體"被失蹤",比現在雙減政策還利索。
第二刀捅自華盛頓,美國猶太財團突然變臉,羅斯柴爾德家族掌門人約談宋子文:"敢在云南建國,美援立馬斷供!"老蔣在日記里哭訴:"美猶不可信,德日不可逆,此局死矣。"就跟現在小商家被平臺和大佬兩頭壓榨一個憋屈。
最狠的第三刀來自中國老百姓,東北農民扛著鋤頭圍住猶太教堂罵"白毛鬼",云南山民火燒墾殖區界碑,上海小販拒收猶太馬克。1943年梅辛格這個"華沙屠夫"跑到上海要建集中營,結果連日本人都沒敢下死手,中國老百姓天天往隔離區里扔饅頭咸菜,硬是把這個計劃攪黃了。
所以回看這段歷史,至少可以得出三條鐵律。
錢袋子是砸不動鐵拳頭的。猶太財團以為砸錢能買地,結果被日德當棋子耍。就跟現在某些土豪以為能買通關系,最后落得人財兩空一個道理。
文化熔爐專治不服。開封猶太人被同化了一千年,東北計劃里的混血兒還沒長大就散了伙。
中華文明這口大鍋,燉啥菜都能熬出中國味。
還有,民心才是鐵門檻。當年東北老農扛鋤頭護家園,現在網友鍵盤護國一個道理。任你計劃再精妙,老百姓不買賬都是白搭。
那個春夜,猶太富商考夫曼在燒成廢墟的會堂里撿起半本《塔木德》,焦黃紙頁上寫著:"流奶與蜜之地,不在遠方在人心。"
七十年后以色列轟炸加沙時,不知可有人想起,先輩們曾在東方尋家,卻被貪婪反噬的往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