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瀟儀,1956年出生在貴州,一個從大山里走出來的窮苦孩子。
從小我無父無母,特別獨立。36歲時離婚選擇北漂,好不容易在央視站穩腳跟,又因故毅然辭職跳槽到雜志社。
后遇上創業潮放棄打工下海經商,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北京買下了屬于自己的房子。
然而突如其來的2008年金融危機,讓我的公司一下遭受重創。52歲的我,想要換個活法,關掉公司,帶著女兒開始背包環球旅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一個大自己11歲的澳洲老男人,不僅擦出愛的火花,還實現了很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瘋狂活法。
(66歲的我,自稱”中國野模第一人“)
1956年,我剛滿月的時候,父親就沒了,4歲時母親因肝炎也撒手而去,從小我就成了沒爹沒媽的孩子。幸好有大13歲的哥哥和大4歲的姐姐,帶著我在工廠吃百家飯長大。
那時候我就知道,沒有父母可以依靠,單靠哥哥在工廠開貨車賺錢養家很不容易。雖然自己很喜歡書法、篆刻,但不想給哥哥增加負擔,就利用課余時間自學,刻苦練習書法。
1972年,16歲的我趕上大招工,躲過上山下鄉,進了修理廠。為讓自己多一門技術學歷,開始利用空余時間學習,并順利考上了大學。
進入大學后,我喜歡上畫畫 ,開始學習油畫、雕塑、服裝設計等,并不斷參加各種活動,增加自己的技能。
有次參加服裝比賽,花一周設計制作的衣服,自己做模特穿上臺展示,還拿了個一等獎,同時被評為最佳模特。
25歲時,我遇到了前夫,確定關系后準備帶回家見哥哥,以為可以讓他見證我的幸福,一起過上好日子。但老天很殘忍,再一次讓我和親人分離。
那年哥哥38歲,因肝硬化去世。當時我整個人都感覺天塌了。為什么身邊的至親,都離我而去。
因此,后來我得了抑郁癥,一度想自殺跟哥哥走,去天堂見父母。幸虧那時前夫一直陪伴在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讓我沒有徹底絕望。
后來女兒出生了,看著女兒天真無邪的笑容,我慢慢走出了抑郁。
(年少時,苦練書法)
接下去的十多年,我和傳統的中國婦女一樣,相夫教子,沒有任何怨言地做家庭主婦。我一直堅信,這輩子就和這個陪我走出抑郁的男人度過了,但沒想到事與愿違。
前夫是政法干校的老師,有次學校來了一批大學生,無意中我發現,他帶著女學生出去調查案子走得特別近。我不斷自我安慰,說是自己想太多了,自欺欺人地選擇了視而不見。
后來,遇到一個同學,看了我的手相后說:“你是二婚之命。”當時,我震驚了,堅決地搖頭說:“不會,我可從來沒想過離婚會發生在我身上。”
結果,我又發現了前夫帶著女學生去海南玩,還騙我說去辦案子。女人的直覺懷疑和猜忌,讓我徹夜失眠。
打開電視又看到毛阿敏被“渣男”騙光財產的新聞,不由得不陷入沉思。如果我真的是二婚之命,那就認命吧。
前夫從海南回來后,我直接攤牌說:“離婚吧,你也不用再遮遮掩掩,我也不用再猜忌懷疑。你是律師,直接寫份離婚協議就好了。”
一周后辦好離婚,我搬離了家。
那段時間,為了麻痹自己,我每天不斷地畫畫,畫到整個人都麻木了,才回出租屋。
晚上,一個人走在大街上,站在路燈底下,想起那首詩:我瘦長的影子飄在地上,像山間古樹底寂寞的幽靈。
(36歲的我,離婚孤身一人到北京北漂)
1992年,我選擇離開貴州這個傷心地,孤身一個人到北京過起了北漂生活。
剛到北京那段時間沒有人可以依靠,我感覺是真的苦。中年離婚女人在北京舉目無親,很多時候交不上房租就得去睡大街。
實在絕望,我就安慰自己說:“苦到底是什么,有沒有盡頭?我嘗過了,我知道苦是什么味道就不怕了。”
絕望過后迎來轉機,由于有繪畫書法的藝術底子,被介紹到中央電視臺做美工,進入了體制內工作。我的北漂生活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時一天100元管吃管住,一個月就可以拿到3000元,在九十年代這可是巨額工資了。
在央視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卻因為拒絕領導的告白,而被穿小鞋,不得不辭職離開。
從旱澇保收的國營企業,一下子跳到朝不保夕的民營企業中,其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當然生活的滋味也是酸甜苦辣皆有,類似鷹的蛻變在這漫長的打工生涯中逐步完成。
后來遇到一個修佛的女孩和我特別投緣,她說一個好的名字可以帶來一個光明未來,建議我換個名字,算了一卦后給我取名“瀟儀”,從此開啟了我開掛的人生。
(1997年,41歲的我在科技類雜志當記者)
我一生中朋友不多,但認識的都是貴人,她是其中之一。見我丟掉了央視的工作,主動介紹了北京很多的人脈關系,還介紹我到雜志社工作。
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努力做廣告、做雜志,從小編輯一路做到主編,再到總編,慢慢地在北京沉淀積累了經驗、人脈、資源。
進入互聯網時代,已經40多歲的我,單靠打工的工資想在北京買房安家,這輩子是不可能實現了。看到身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靠創業翻身,我也準備自己創業搏一搏。
于是,我1萬元起家,在自己的出租屋注冊成立了小禮品公司,把過去近十年積累的人脈資源整理成冊,然后開始一家一家聯系跑訂單。
之前人際關系處得都不錯,不到半個月就接到了第一筆訂單,然后開始跑各大批發市場,從生產到銷售都親力親為,對方公司非常滿意。
第一筆訂單雖然賺得不多,只有2000多元,卻給我帶來了很好的口碑,不但成了長期客戶,還轉介紹其他大客戶。
就這樣,我賺到了第一桶金,在北京買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從此不用再租房北漂。
在這過程中,我認識了老肯,那時只是工作上偶爾有來往的朋友關系,各自都在為自己的事業拼搏。
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我的公司一下遭受重創。原來長期合作的大客戶,開始減少下單量,有的小公司為開源節流甚至不再下禮品訂單,而開發新客戶又越來越難。
那段時間,我思考了很多,前半輩子都在為生存而努力奮斗,那后半輩子是不是該換一種活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經常想,可能這一生就是流浪的命,那我就當個流浪人。
于是,52歲那年我關掉公司,開始陪搞服裝設計的女兒背包環球旅行,一起走過了澳門、香港、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埃及、印度、英國等地方,滿世界找創作靈感。
(2008年,52歲的我關掉公司,帶女兒背包環游找創作靈感)
2011年,再次遇到老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吸引了我,這次我們擦出了愛情。
他比我大十歲,告訴我此生夢想就是開著家里的老船環游世界,而我也正想去看看外面不一樣的世界。我們一拍即合,決定后半生一起換個活法。
這一次我為愛勇敢走出去,在完全不會英語的情況下,直接跟老肯到了澳洲。結果幾乎成了啞巴,只能聽著老肯和朋友英文交流,我卻完全聽不懂。
為了更好地融入澳洲生活,我讓女兒幫忙下載學習資料,從零開始自學英語。
慢慢學會開口說單詞,從啞巴式的中式英語,到能發聲的中式英語,至少在國外生活基本口語交流沒問題了。
2012年,在籌備了一年后,我和老肯終于開著12米長的房船,開始了環游澳洲的航海旅行。
從被稱為世界南盡頭的塔斯馬尼亞島開始,每到一個地方呆上一星期,買足食物又繼續往前走。
(駕船航海環游大半個澳洲海域,成了蛙人、水手、小船長)
第一次開船的時候我可激動了,只管勇往直前地開船,沒注意到沒太陽的天也是曬人的,忘戴遮陽帽,結果半小時不到臉就被曬成了豬肝紅。
我也沒想到在國內不敢開車的我,竟然在澳洲海上敢開大船。而且那也是自己第一次離大海那么近,大山里長大的孩子沒見過“世面”,一下就被驚艷到了。
清澈透明的海水一眼望到底,五彩斑斕的魚在美麗的珊瑚叢中游來游去,在老肯耐心的教導下,我勇敢地穿上潛水服下海,和它們一起在海里遨游。
那種感覺真的美妙無比,簡直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當然,海上的生活也不都是美好的,其實很多時候也挺辛苦的。
強烈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很快就被曬成暗紅色;
夏天一到晚上,甲板上全是飛蛾蚊子,咬的腿上手上全是包,奇癢無比;
海上很多時候是沒有網絡的,環行途中大多是失聯狀態,偶爾也會感覺到孤獨;
航行路上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大多吃的是便餐速食并不美味,物資有限都是計劃著吃,只會在抵達下一個港口后,才會來頓美味佳肴......
最恐怖的是遇上大風浪時,隨時被拍打在船板上,一不小心可能被拍進了大海。但是航行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看到之前從沒看到過的世界。
(第一次見到海底世界,被驚艷到了)
澳洲的男人喜歡玩船,但是沒有幾個妻子愿意跟他們一起航海。
老肯總說:“瀟儀,你很幸運遇到我。我有一艘私人的小船能帶著你去任何地方。”我就會說:“老肯,你更幸運遇到了我。沒有任何女人能吃得了我這樣的苦,陪你實現探險環游夢。”
我們互相成就,他喜歡探險,這一路上有我的陪伴;他也成就了我,彌補了我沒有一條私人小船的遺憾,帶著我探險游到了很多常人到不了的地方,共同完成了環游世界的夢想。
就這樣走走停停,環游了大半個澳洲海域后,我變成了蛙人、水手、小船長。
(偶遇鄰船的姐姐姐夫,10年把地球繞了一圈半)
以前覺得地球好大,環游世界要用一生走完,但遇見用10年把地球繞了一圈半的鄰居船后,我瞬間感覺地球并不大,反而很小很神奇。
2013年,我們在海上遇到了一條從美國環繞地球而來的船,夫婦倆都是美國學校的老師,大學時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至今已經環繞地球一圈半。
他們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們船上做客,我和肯帶上紅酒和小點心,參觀了姐姐的船。
他們的船很大,廚房比我們的大一倍。晚餐后談起環游地球的奇聞異事,給我們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
不可思議的是,在相冊里我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一個英國老人。我們在澳洲海上遇到過他,沒想到這對美國夫婦在南美洲也遇到過。地球真小,這簡直是海上奇遇。
(同一個英國老人,姐姐姐夫在南美洲遇到,我們在澳洲也遇到了)
還有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故事,在南美洲海上,姐姐撿到了真實的漂流瓶,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個老師集中了班里同學做手工放進漂流瓶。
姐姐夫婦拿著漂流瓶,根據里面提供的信息,找到這個島,還找到這個老師,并拜訪了學校。師生們直呼萬萬沒想到,還會有人撿到漂流瓶來找他們。
以前只玩過網絡虛擬的漂流瓶,這次可謂是真實的海上漂流瓶奇遇記。
沒走出去時,對未知都會感到茫然,可真的走出去,會發現驚喜遠大于對未知的恐懼。
如果我一直在家看電視、做飯、工作,把夢藏在心里,我會覺得活十年和活了一天沒什么區別。
2017年,老肯的這艘船在黃金海岸不幸遇到風浪沉入了海底,一切歸于茫茫大海,但幸運的是人沒事。
船雖然沉了,但我們環游的步伐并沒有停止,隨后老肯又開始計劃自駕環游澳洲。
(為提車,自駕橫穿澳洲中部)
他在網上買了一輛二手的吉普車,但車在帕爾斯,是一個德國人準備離開澳洲而低價轉賣的。
我們訂了機票飛到帕爾斯,然后開始自駕橫穿澳洲的中部,途經沙漠地區,最后開回墨爾本。
到家后,老肯一邊處理沉船后續事宜,一邊規劃自駕環游澳洲的路線。結果遇上了疫情,無奈行程只能一再延后,直到2021年6月26日,我們才正式開始了自駕環游澳洲。
之前是海上探險游,這次是陸地的探險游。從布里斯班出發,自駕環著澳洲走,斜插西北角,一路插到達爾文,很多地方是無人區根本沒有路,完全是探險游。
但有老肯在我特別安心,期待這次和海上不一樣的感受。
(一棵樹上站滿了幾百只白色鸚鵡)
剛出發時,我們就在一個小鎮見到神奇的一幕,一棵樹上站滿數百只白色鸚鵡,遠遠看我還以為是結滿了白色玉蘭花。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你有見過嗎?反正我是第一次見。
當時才下午3點多,還不是黃昏宿鳥歸巢時,就集聚在這戶人家的院子。我很好奇地嘀咕,到黃昏時分,這些鸚鵡的吵鬧聲不得把這戶人家吵死嗎?
在小鎮休息露營了一晚,再去小店補充購買了一些物資后,我們就繼續自駕前往下一站。
2021年8月19日,我們開著開著沒路了,竟來到了印度洋。碧海藍天,瞬間感覺我到了“野模”的T臺,趕緊喊老肯拍照記錄。
老肯說:“你真的就是“中國野模第一人”,別的模特拍照換的是服裝,而你一路環球旅行拍照換的是真實的背景。”
(66歲的“中國野模第一人”)
一直很喜歡跳舞,可惜之前沒時間學,但我還是大膽地瞎舞了一段。
看到65歲的中國阿姨在海邊翩翩起舞,還能一字劈叉,老外們紛紛給我這個“中國野模第一人”豎起了大拇指。
本來還想在沙灘上再多拍點照片,但看著這雙紅得發疼的雙腿有點不忍心,就回車里擦了點防曬油,然后收拾帳篷等露營裝備,開始準備晚上的海邊露營。
后來我們一直沿著海岸邊的路線自駕,途徑多個沙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叫幸運海灘的地方。
(幸運海灘,世界上最白的海灘)
老肯告訴我,這是世界上最白的海灘。剛開始我還不信,直到看到整個海灘宛如一片雪地,光著腳踩在海灘上,發現這沙子細膩的像面粉一樣才相信。
簡直太漂亮了,和之前去過的海灘完全不一樣。我瞬間沉浸在這潔白無瑕的美景中,一切的不愉快都煙消云散。
(生命不盡,行走不止)
我們在海上漂泊了4年,航行了3000多公里,6個月自駕探險,走了21000多公里,用一張張大自然最真實的美景作為背景,記錄我這個“中國野模第一人”的余生。
以前只知道要讀萬卷書,現在才知道必須要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是別人的經驗跟你沒關系,只有行萬里路,才能把讀萬卷書的東西融化成自己的。只有學的東西和走過的路,碰撞出來智慧的火花,才是真正的開悟。
從沒想過自己一個大山里的貧窮孩子,竟然能在56歲開船航海,在65歲開車自駕,環游世界。
如今我唯一的念想是,生命不盡,行走不止,能走多遠走多遠,能看多少看多少,能學什么學什么。
【口述 | 瀟儀】
【編輯 | 美麗足跡】
真實人物采訪: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跡,這里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感謝您的喜歡!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真實人物采訪”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