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可以;讓,不可能。” 這是2025年5月初,中國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中方發言人擲地有聲的一句話。
沒有任何修飾,沒有模糊空間,字字鏗鏘。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官方表態,而是一場已經醞釀多時的戰略反擊。
就在幾天前,有消息稱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將對華關稅從145%大幅下調至50%-60%,并試圖以此換取中方的“合作”。
而中方的回應干凈利落,“一分都不能留。” 這場博弈,已經不是誰讓誰一步的問題,而是誰更能扛得住時間和壓力的殘酷比拼。
為什么中方這次如此強硬?特朗普真的還有籌碼嗎?美國現在的經濟,真撐得起這場“豪賭”嗎? 一連串的問題,縈繞在無數觀察者的腦海中。
人們想知道,這是一場怎樣的棋局,又是誰,正在一步步失去主動權。
回到2024年,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的競選宣言里,有一條尤其刺眼:“對中國商品一律加征60%關稅。” 這句話一出,全球市場一片嘩然。
但當時的他意氣風發,自信滿滿,在演講中揮舞著拳頭,聲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可誰也沒想到,這場關稅戰到2025年春天竟演變成一場自掘墳墓的豪賭。
從20%起步,到34%的“對等關稅”,再到最終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一層層疊加,如同不斷加碼的賭徒,押上了整個美國經濟的未來。
就在白宮還在斟酌“怎么體面地退場”時,《華爾街日報》的爆料一針見血:特朗普政府真實的心理預期其實只有50%-60%的關稅。這意味著,145%的數字從一開始就不是要落地的政策,而是一次談判中的“虛張聲勢”。
而這樣的心理戰術,在中國面前徹底失靈。
中方的回應異常堅定,堪稱近年來最為明確的一次戰略定調。 發言人拒絕了任何形式的關稅“保留”,更在措辭上做足文章——不是“降低”,而是“取消”。
這背后不是語言的游戲,而是戰略的宣示。中國不接受象征性讓步,不妥協于所謂的“談判藝術”。
中方強調,“取消單邊加征關稅”是談判的唯一前提,否則,一切免談。
這一次,中國的態度格外清晰。
從不再回避矛盾本質,到直接指出美方“以談為幌子”,再到明確表示“不會犧牲原則立場來換取協議”,一系列表態,展現了中方在戰略定力上的全新高度。“我們不是臺灣,不是日本,更不是韓國。” 這句話背后的自信,來源于強大的經濟韌性,也來源于中美之間深刻的實力對比變化。
在各大談判桌上,美方代表試圖用“交換條件”的方式來打破僵局,但中方的回應冷靜而堅定:“沒得談。” 這是對特朗普“談判藝術”的迎頭痛擊。
曾幾何時,他在商業世界中以“逼迫對手讓步”著稱,但在這場與中國的貿易較量中,他的“威逼利誘”失去了效力。
中方的“不急”,恰恰是最強的主動。 當前,中美雙方的會談更多是一次“交換意見”,而非實質協商。
中方故意放慢節奏,強調“按自己的節奏來”,釋放的信號異常明確:不急于達成協議,等待美方經濟壓力自行發酵。
美國內部的困境已開始顯現。90天的暫停期將于7月14日結束,屆時若美方仍未能與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達成關稅協調協議,特朗普政府將面臨更大孤立。
而這段時間,中國有充足的空間布局與等待。
美國經濟的疲態也在逐漸浮出水面。
盡管2024年底企業曾因預期囤貨,支撐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消費數據,但進入第二季度后,餐飲、航空等行業出現下滑,消費者開始“緊衣縮食”,轉向必需品消費。 亞馬遜、Temu、Shein等平臺已開始漲價潮,尤其是中小企業,已無法承受如此高的關稅成本,漲價成為唯一出路。
那些像蘋果這樣的巨頭尚能“硬撐”,但整個美國市場的消費結構,已開始悄然改變。
更令人關注的,是美聯儲的態度。 鮑威爾在2025年5月8日再次明確表示,不會降息。
這是對特朗普“降息施壓”的第三次否定,更是對當前通脹困境的被動回應。而到了7月,關稅效應將徹底傳導至就業與物價,屆時,美聯儲將面臨空前壓力。
若再不調整政策,美國經濟可能面臨實質性衰退。
特朗普的談判信譽也在國際舞臺上遭遇挑戰。“政府效率部”原本是他力挺馬斯克設立的“改革奇招”,目標是砍掉2萬億美元聯邦支出,結果只兌現了1600億,相當于打了個響指就草草收場。
而與烏克蘭的爭執更是鬧劇一般:在白宮與澤連斯基激烈爭吵后,揚言讓烏克蘭“用礦產償還5000億美元援助”,最終簽署的協議里卻未見債務字樣,反而開啟了新一輪援助。
這些失敗的“談判秀”,讓中方更加堅定:特朗普并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對手。 他更像是在不斷試探底線、操縱輿論、虛張聲勢,卻從不真正解決問題。
這種策略,在面對中方時注定走不通。
此刻的中美貿易談判,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你出一個條件,我還你一個方案”。它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心理對抗戰。
中方清楚,時間從來不站在特朗普一邊。 隨著美國內部經濟壓力不斷加劇,企業怨聲載道,消費者信心動搖,這場“加稅豪賭”的代價將逐步顯現。
而中方要做的,就是守住底線,穩住節奏,靜待對手自亂陣腳。
7月14日,是一條分水嶺。
到那一天,若特朗普政府還未能在國際談判中取得成果,國內經濟數據又進一步惡化,他將不得不面對現實:145%的關稅已成政治毒藥,撤回是唯一的解藥。
這場博弈還在繼續,關稅只是表象,背后是全球秩序的再平衡,是新興大國與守成霸權之間的深層較量。
中方早已不再是那個被動應對的“談判對象”,而是以堅定立場和戰略耐心,主導著這場歷史性的較量。
沒有象征性讓步,沒有所謂中間路線。145%,一分不能留。
這不是一句外交口號,而是一種國家意志的體現。美國,已經沒有什么余地可選。
對特朗普而言,如果他還想保住自己的“談判藝術家”招牌,真正該做的,不是繼續施壓,而是學會認清現實。
因為這一次,中國真的不是在開玩笑。
#瞭望2025#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