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貨界的“重點班”里,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等八大菜系穩(wěn)坐前排,唯獨湖北菜像個抱著飯盒縮在教室角落的優(yōu)等生。
明明會做東坡肉、能蒸武昌魚、還會拌熱干面,湖北菜卻總被老師忽略。八大菜系為啥沒有湖北菜?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位“隱形學霸”的奇妙故事,其實它特冤!
先看看湖北的地理位置,那叫一個絕,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達。自古以來,南北商賈、四方來客都從這兒過,各地口味一碰撞、一融合,湖北菜就走向了“雜而不純”的路。
八大菜系都有其鮮明特色,就拿川菜來說,麻辣那叫一個鮮明,上來幾道菜,麻辣香鍋、水煮肉片,麻得人直蹦跶,辣得人直冒汗,記憶點拉滿。
而湖北菜呢?它口味豐富得很,鮮、辣、酸、甜啥都有。像武昌魚清蒸,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鴨脖,辣得有滋有味,越啃越過癮;還有銚子藕湯、黃陂三鮮,養(yǎng)生又暖身。
但是,湖北菜的這種口味太復雜,“啥都會”的飲食,沒有其主打且鮮明的特點,很難像其他菜系那樣靠一種突出口味迅速“出圈”,讓人一提起就立刻想到代表菜。
再看看湖北的飲食文化氛圍。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菜可是妥妥的C位明星。《楚辭》里記錄的“炮羔羊”“露雞臛蠵”,堪稱古代米其林菜單。
可后來經(jīng)歷的三國烽火、抗日戰(zhàn)火,讓這位美食明星幾度流離失所。尤其是武漢會戰(zhàn)期間,三鎮(zhèn)酒樓十不存一,老師傅們帶著菜譜星散四方,再難拼回原樣。
總體上來說,湖北人對吃的追求,更偏向于日常實惠。街邊小店、蒼蠅館子里,熱干面、豆皮、面窩……這些小吃煙火氣十足,味道很接地氣。
可這些小吃相對來說,偏向于“小打小鬧”,難以像粵菜里精致的早茶、滿漢全席般的大菜,撐起湖北菜在高端、精致餐飲領域的“門面”。
湖北人愛吃,但湖北菜在對外宣傳、推廣上相對低調(diào)。不像魯菜,孔府宴那可是文化大IP,借著儒家文化一路“開疆拓土”;蘇菜有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加持,松鼠鱖魚聽著就雅致浪漫。
不過,這可不代表湖北菜差!它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在一些湖北人聚集多的地方,湖北菜館人氣爆棚,大家吃著家鄉(xiāng)味,熱熱鬧鬧。
而且,湖北菜善用本地食材,魚米之鄉(xiāng)嘛,魚蝦鮮嫩、稻米香甜,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把食材鮮味發(fā)揮到極致,也別有一番風味。
所以說,八大菜系沒有湖北菜,真不是湖北菜不好,而是它在口味特色突出、對外宣傳推廣等方面有些“小坎坷”。
即便如此,湖北菜憑借自身實力,在中國美食版圖中占據(jù)一席之地。若八大菜系是《舌尖》正片,那么湖北菜則是刷屏的彈幕——熱干面的“過早之神”,小龍蝦的“夜市霸主”,總在你最需要的場景精準空投。
當八大菜系在美食綜藝里爭奪C位時,湖北菜早已用熱干面綁定了打工人清晨的胃,用小龍蝦攻占了夏夜的燒烤攤,用銚子藕湯治愈了異鄉(xiāng)人的鄉(xiāng)愁——真正的王者,從來不需要座位表。
親愛的朋友,您吃過湖北菜嗎?您覺得湖北菜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反正我覺得最大的特色就是——千面百味,深藏功與名。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