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5月9日電 (記者 于晶)5月9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寧夏在全國率先接入工傷保險異地結算國家平臺,通過“加減乘”三法紓解痛點,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目前,寧夏已聯網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67家協議機構,成功結算367例,涉及醫療總費用1029.63萬元,基金支付711.93萬元,平均報銷周期壓縮至15個工作日。
在聯動破冰方面“做加法”,寧夏建立起人社、財政、衛健三部門聯席機制,實現“三統一”突破:統一政策支撐標準,建立跨省資金清算綠色通道;統一經辦服務標準,規范15類42項業務流程;統一信息系統標準,完成寧夏工傷保險數據庫標準化改造。2019年在石嘴山市先行開展工傷保險醫療費即時結算試點,2021年打造工傷醫療同城化結算新模式,2024年確定銀川市、石嘴山市(本級)為寧夏首批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地區,形成“試點先行、全域推廣”的寧夏經驗。
在流程再造方面“做減法”,按照“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思路,聚焦跨省異地長期居住(工作)工傷職工群體,通過“線下申請+線上App”的工作方式,切實用好“我的寧夏”移動端政務服務軟件,暢通了線下申請或線上手機App向經辦機構申請備案的“雙通道”,有效優化工作程序,減輕工傷職工負擔。同時,規范跨省異地轉診轉院工傷職工應在寧夏二甲及以上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辦理轉診轉院備案手續等相關要求,顯著提升經辦服務工作質效。截至今年3月底,寧夏完成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備案登記20人次。
在數字賦能方面“做乘法”,堅持目標導向,完成工傷跨省異地就醫前端結算系統和首批15家跨省協議機構HIS信息管理系統改造,支持試點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及工傷保險協議機構聯網辦理跨省異地就醫業務,實現異地備案、入院登記、出院結算信息電子化傳遞,支持結算、清分工傷保險異地就醫資金。同時,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人社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等全國統一服務入口,提供工傷異地就醫備案申請、工傷異地就醫明細信息查詢等便捷公共服務。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