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戴廣祿耳中時,已年過古稀的他再也無法按捺住內心的情緒,雙手掩面蹲下痛哭流涕,然而他的嗓子早已嘶啞,此時竟發不出一絲聲音來。
圖片來源網絡
這天下午,戴廣祿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來到戴家府邸,原本的府邸如今已然是一片廢墟。
看著眼前的廢墟,戴廣祿用嘶啞的嗓子艱難地說出了幾句話:
“萬齡、萬春,日本人被打跑了!你們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的背后,卻隱藏著敦化戴家一段慘烈的歷史:
以戴萬齡為首的戴家54人,前仆后繼地投入到抗日救國中,在抗戰中,戴家先后犧牲了50余人,只有戴廣祿和幾名烈士遺孀、幾個年幼的孩子活到了抗戰勝利……
古有楊家將,今有戴家軍
戴萬齡生于1871年,打小就跟著父輩一起闖關東,一路從山東老家來到了吉林額穆縣戴家堡子,從此便在這里定居下來。
戴萬齡
幾十年后,戴家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家族,一些旁系也遷了出去,戴萬齡這一支就是在這時遷到了敦化,并在這里落腳扎根。
又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打拼,戴家終于有了起色,擁有不少的產業。
這期間每經歷一次大的挫折,戴萬齡就改一次名字,先后用過的名字有萬齡、彭齡、喜齡等,而“鳳齡”這個名字則是最后一個,也是他用得最久的名字。
后來到了戴鳳齡當家的時候,戴家已經成為了一個擁有油坊、磨坊、藥鋪、百貨、養殖園等多家產業、坐擁土地四百余畝的豪門巨擘,家族資產甚巨,已然是方圓百里之內的富賈。
年幼時的戴鳳齡常聽老人們講起岳飛、鄭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跡,這讓自小經歷了無數苦難的他形成了濃厚的家國情懷,而且發跡之后的戴鳳齡并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的苦難。
他開始樂善好施,經常幫助鄰里鄉親們,并教導戴家子孫要多行善事,因此在當地一帶頗有聲望,深受鄉親們的推崇。
戴鳳齡有6個兒子,來自孔子之鄉的他為每個兒子都起了個充滿希冀的名字:克勤、克儉、克吉、克志、克選、克政。
而且每一個兒子都繼承了父親的家國情懷和樸素作風,深受敦化百姓稱贊,戴家也成為敦化城里的名門望族,然而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原本輝煌昌盛的戴家卻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戴鳳齡看著敵軍的胡作非為,濃厚的家國情懷讓他深刻地意識到:沒有國便沒有家!于是他決定投身抗日救國中來。
從此刻開始,戴鳳齡的人生目標便只有一個:將日本人從中國的土地上趕出去!
為了抗日,戴鳳齡將部分家產變賣,用換來的錢購置了兩百多支槍支以及一批彈藥,打算和6個兒子一起組成抗日行動隊。
恰巧此時戴鳳齡的結交兄弟王德林率領救國軍來到敦化,戴鳳齡當即率全家老幼悉數加入了救國軍,就如歷史上的楊家將抗金一般,“戴家軍”也是如此。
圖片來源網絡
不僅如此,戴鳳齡還利用自身的聲望,在村子里召集了兩百多名年輕力壯的青年加入救國軍,這些青年大都是家中的頂梁柱,平日里以打獵為生,所以使槍弄棒都不在話下。
戴家人和這兩百余名青年共同組成了抗日救國軍第五營,以戴鳳齡為營長,戴克勤、克儉、克吉為連長,克志等9人擔任副連長,還有戴鳳齡的兩個孫子擔任警衛員,從此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行動中。
身先士卒,勇冠三軍
戴家軍成立后的第一場戰役,便是跟隨救國軍攻打敦化縣城。
這場戰役中,救國軍面對數倍于自身的敵軍兵力絲毫不懼,在王德林的帶領下朝著敵人殺去,戴家軍更是如此。
年過花甲的戴鳳齡一馬當先沖在最前方,手中的槍每一次響起,都伴隨著一個敵人的倒下。
在他的身后,戴家軍的戰士們宛若敢死隊一般,全然不顧自身的性命安危,將滿腔的怒火用手中的長槍迸發而去。
在救國軍的浴血奮戰下,敦化縣城一度被成功攻占,讓敵軍吃下了一次大敗仗。
不幸的是,由于內部出了叛徒,使得救國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被敵人得知,導致敵軍迅速調集大批援軍前來支援。
救國軍此前能夠攻占縣城,全靠將士們的浴血拼殺,而一旦敵軍的援軍抵達,雙方的兵力將更加懸殊,再加上裝備的差距,使得王德林和戴鳳齡都意識到:撤退才是明智之舉。
不得已之下,救國軍開始撤離敦化縣城。
撤離之時,戴鳳齡特地派人給家中送信,讓家人把庫存的槍支、彈藥和現金等物品緊急整理,隨后跟隨救國軍轉移。
戴鳳齡和戴家的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這一走,他們將再也無法回到那個戴家了。
就在家人收拾好物品跟隨救國軍轉移后不久,日寇便趕到了戴家府邸,將這座大宅院付之一炬。
伴隨著熊熊烈火而消失的,除了戴家幾代人的心血外,還有著戴家人心底最后一絲對家的眷戀,也更加堅定了戴家人同日寇作戰到底的決心。
救國軍轉移后,繼續在吉林和黑龍江境內進行抗日運動,戴鳳齡率領戴家軍也在多地和日寇作戰,參加了多起戰役,其中包括攻打寧安、汪清等。
每一次作戰,戴家軍總是沖鋒在最前,戴鳳齡更是親自上陣,手持雙槍,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幾乎沒有一個敵人能夠在他的面前站著活過十分鐘。
在戴鳳齡的以身作則下,戴家軍的每一個戰士都爭先恐后地出擊,將日寇的進攻一次次打退。
逐漸地,戴家軍成為了日寇的噩夢,也使得日寇對戴鳳齡等人恨之入骨,在軍中發出懸賞,勢必要活捉戴鳳齡。
話雖如此,可戴家軍豈是這么容易就被攻克的?中國人民的決心又豈是能被消磨的?在緊接著的一場戰役中,戴鳳齡帶領戴家軍,便讓日寇深刻意識到了這一點。
那是在1933年的1月,吃了數次敗仗的日寇向吉林東部調集了大批援軍,揚言要將救國軍一網打盡。
在形勢所迫下,王德林被迫帶領救國軍撤退到了黑龍江老黑山地區,這里毗鄰中蘇國境線,也就是說救國軍已經退無可退!
面對日寇的圍攻,王德林指揮救國軍背水一戰,戰士們的斗志被徹底激發,利用地形優勢多次擊退敵軍的進攻,戴鳳齡更是身先士卒,一連三次與敵軍正面作戰,用手中的雙槍擊斃了一百余名敵人!
盡管如此,可敵軍依然不死心,而且救國軍手中的彈藥已經所剩無幾,一旦徹底消耗完,到時候就成了案板上的魚!
危局之下,王德林決定暫時退入蘇聯境內,再從蘇聯繞道回到國內繼續作戰,在那個時刻,這個決定是王德林作為救國軍首長所必須要做的!
然而,戴鳳齡一聽說要撤入蘇聯,立刻就變了臉色,他義正言辭地說:
“我戴洪昌是中國人!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不打跑日本人我絕不離開祖國!”
言畢,兩人緊緊相擁,戴鳳齡繼續帶著戴家軍同敵軍作戰,王德林則帶著部分救國軍的戰士撤入蘇聯境內,分別之時他將僅剩的彈藥幾乎都交給了戴鳳齡。
分別之后,戴鳳齡面臨著被敵軍重重包圍的局面,眼下的局勢堪稱“必死之局”。
但即使再困難的局面,在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勇氣面前,也會被徹底擊碎!
戴鳳齡將戰士們分為幾組,決定使用小組吸引火力、主力突襲敵軍的策略戰斗。
在隨后的作戰中,戴克勤、戴克儉等人率領小組不斷佯攻,利用敵軍對戴家軍的仇恨從而達到誘敵的目的,隨后戴鳳齡率領主力暗中突襲,給敵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經過幾次的突襲,敵軍被擊斃二百余名,但戴家軍同樣損失慘重,傷亡超過一百人,最終在幾次浴血奮戰過后,戴家軍終于殺出重圍!
殺出重圍后,戴家軍一路撤退到了汪清縣境內,并在這里停留駐扎了一段時間,一是恢復元氣,二是在此等待即將到來的周保中部隊。
這年冬天,在陳瀚章的建議下,戴鳳齡帶著戴家軍加入了周保中部,從此戴家軍開始了在我黨領導下從事抗日活動。
加入周保中部隊后,戴鳳齡和柴世榮副軍長配合密切,經常在一起商討戰術,兩人合作之下,打得敵軍狼狽不堪,立下不少戰功。
此后,戴鳳齡跟隨周保中先后輾轉吉林、黑龍江等地,參加了數十場戰役。
盡管年事已高,但他那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讓他每一次都會沖在最前,用手中的雙槍保家衛國,軍中不少人都稱贊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從1931年投身抗日開始,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六年里,戴鳳齡可以說“很幸運”。
因為他每一次都能在最前線的戰場上、敵人的槍林彈雨之下活下來,然而“好運”也有戛然而止的時刻。
1937年,戴鳳齡所在的東北抗聯第五軍前往密山一帶作戰,戴鳳齡本來打算跟隨部隊前往,但周保中考慮到他已經66歲,不再適合上前線,便讓他在寧安留守。
當時的局勢是,聯軍面臨著補給困難的問題,同時槍支彈藥也十分緊張,還要防備敵軍不時的圍剿。
如此局勢下,周保中讓戴鳳齡所在的團負責籌集軍糧,為了早日籌到糧食解決燃眉之急,戴鳳齡決定從敦化老家籌集。
為此,戴鳳齡派遣了幾位副連長前往籌集,但因為有漢奸告密,使得前往籌糧的副連長盡數被日寇抓獲。
之后戴鳳齡又陸續派了幾批人,但幾乎都被日軍截獲,只有一人僥幸逃脫,而此時前線的聯軍戰士們,已經斷糧達到七日之久,若再籌集不到糧食,戰士們將會被活活餓死!
想到這里,戴鳳齡再也坐不住了,親自帶人秘密回到敦化老家籌集糧食,其中就有他的三子戴克吉。
這一次戴鳳齡不再“好運”,因為漢奸的出賣,使得戴鳳齡一行人的行蹤被敵軍得知,最終導致戴鳳齡被敵軍抓獲,戴克吉僥幸逃脫。
對于這個讓自己吃盡苦頭的對手,日寇對戴鳳齡動用了慘無人道的酷刑:為了防止戴鳳齡逃跑,日寇用鐵絲穿過他的雙手大拇指,再從縮脖骨穿過,最后又將他綁在鐵板上,用冰冷刺骨的河水澆透他的身體……
即便是在如此酷刑之下,戴鳳齡沒有絲毫的懼色:他怒目圓睜,瞪著身邊的日本憲兵,雙臂青筋暴起,全身上下早已被鮮血染得透紅,但口中的怒罵聲依舊不絕于耳。
戴鳳齡被捕后,他的兒子戴克吉組織隊伍進行救援。
雖然擊斃了數十名敵軍,但無奈敵軍裝備精良且人數眾多,營救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就連戴克吉自己,都在與敵軍的交戰中不幸犧牲。
翌日,戴鳳齡被敵軍押往敦化縣城憲兵隊,在這里敵軍用更加殘酷的刑罰來逼問他周保中和抗日聯軍的蹤跡,戴鳳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甚至連張口的力氣都沒有。
約莫幾個小時后,戴鳳齡已然瀕臨死亡,可出于本能,口中依然微弱地說著:“打鬼子……”
直到此時,敵軍終于意識到眼前這個老人有著多么驚人的信念。
隨后,憲兵將汽油潑在了戴鳳齡身上,又把一支點燃的香煙扔了過去。
頓時熊熊烈火將戴鳳齡吞噬,他身下的鐵板都被燒得通紅,可戴鳳齡依舊怒聲叱罵。
不知過了多久,這里沒有了一絲聲音,有的只是空氣中彌漫的黑煙和地上一具挺拔依舊的殘骸,六十六歲的戴鳳齡壯烈犧牲!
戴鳳齡犧牲的消息傳到第五軍后,全體戰士無不肅立,戴家軍的同志們用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朝著敦化縣城的方向,久久地沉默不語……
滿門忠烈,英魂永存
戴鳳齡犧牲后,他的兒子們接過了戴家軍的大旗,繼續在戰場上拋灑著熱血。
長子戴克勤是戴鳳齡最滿意的兒子,投身抗日前他就繼承了父親敢打敢拼的精神,將戴家的產業打理得有理有條。
而在投身抗日后,他和父親一樣總是沖鋒在最前方,完全將生命置之腦后,部隊中不少人都稱他為“拼命三郎”。
1935年,東寧突圍戰,戴克勤一同以往般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方,就在交戰最為激烈的時候,兩顆子彈劃破空氣,而后穿透戴克勤的腿骨射出!
此戰過后,戴克勤因腿傷過于嚴重而無法再上前線,組織安排他回到敦化老家養傷,然而就在他回到敦化不久,就被漢奸出賣,以至被敵軍逮捕。
隨之而來的,就是喪心病狂的折磨與摧殘,憲兵將他的指甲殘忍地拔下,用細長的鐵釘將他釘在木板上吊起,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即便如此,戴克勤和父親一樣毫無屈服之意,敵軍只得將他關押在牢獄中。
后來在一位遠親的幫助下,戴克勤得以被保釋,然而回到老家養傷不久后,戴克勤終因傷勢過重于1945年3月去世,他也是六兄弟中最后一個犧牲的。
戴鳳齡的次子戴克儉,則是在與敵軍的交戰中壯烈犧牲。
那場戰役十分激烈,抗聯和敵軍交戰許久,終因敵軍援軍抵達被迫撤退,戴克儉負責為部隊做掩護而留在最后。
交戰中,戴克儉一連擊斃數名敵軍后,被一顆榴彈炸傷,最終因傷在戰場上英勇壯烈!
三子戴克吉前文提到過,在戴鳳齡被捕后組織的營救行動中不幸中彈犧牲。
四子戴克志在1935年的寧安戰役中,被敵軍的機槍擊中。
重傷之后,戴克志依然端起鋼槍,朝著敵人掃射,這位不到三十歲的英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舊拋灑著最后的熱血。
五子戴克選比較特殊,他沒有犧牲在戰場上,也沒有直接參加抗日戰爭,而是以地下工作者的身份為抗日做貢獻。
當年戴鳳齡率全家投身抗日時,戴克選還在讀書,他原先也準備上前線作戰,但是在陳瀚章的勸說下,他選擇了打入敵人內部。
不久后,戴克選化名進入敦化偽警隊擔任情報員,這個職務正好可以讓戴克選接觸到一些抗聯所需的情報,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職務之便,多次為抗聯提供彈藥等支持。
1939年,戴克選在一次購買子彈時,被兩個同僚所懷疑并以此為由對他進行勒索。
戴克選當然不會同意,當即和兩人扭打起來,不幸在打斗中頭部受到重擊,當場昏厥過去。
盡管兩人趕忙把他送到了醫院搶救,但戴克選最終還是因為嚴重的腦出血而不幸犧牲。
最后的幺子戴克政,是六兄弟中最為出色的一個。
自從16歲跟隨父親投身抗日以來,戴克政接連在多起戰役中立下戰功,戰場上的他彈無虛發,平日里的他談笑風生,深受父親和戰友喜愛。
1938年8月,戴克政在一次作戰中腿部受傷,被迫和另外13名戰士留守在寶清縣臨時營地。
這天下午,二百多名敵軍突襲營地,將營地團團包圍,戴克政率領同志們與敵軍展開激戰,歷時三個小時擊斃幾十名敵人,最終因彈藥耗盡而壯烈犧牲,年僅23歲。
至此,戴鳳齡和六個兒子全部為抗日獻出了生命,當真是滿門忠烈!
實際上,除了戴鳳齡的兒子們,他的女婿和戴家的女眷們,同樣是為國捐獻的烈士和不輸男兒的巾幗英雄!
時間來到1945年8月15日,這一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終于取得了偉大勝利!
然而此時的戴家,卻只剩下一個年過古稀的戴廣祿、幾名烈士遺孀,還有年幼的孩童……
如今,一本記載戴家英勇事跡的小說《戴家大院》已經出版,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也浮出水面,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了解到戴家的這段歷史。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烈士、是英魂,更是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面對侵略所展現出的堅強不屈、不畏壓迫的民族之魂!
參考資料:
《抗日英雄戴萬齡和他的“戴家軍”》作者周長慶,《說人解史》2023年11月03期,來源知網下載: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7sfyaWOx3O5t9qnfD_zEwZt9hv_-rFb4p6g37fYvHujPDopnXE34pVOKHBSylgeyDCvzvoPluiLpgP4olLGFc4LiVkJBRxF_HpHy_nMo9pGjQ6leWCtBt2zAhvWQlL7lSSkmywUEk301WPDSCLhnw==&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戴鳳齡百科內容: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B4%E5%87%A4%E9%BE%84/59180531?fr=ge_al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