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以大量奇異且陌生的生物形態而著稱,其中許多形態揭示了主要動物類群的早期祖先。
2024 年 8 月,云南大學馬曉婭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A Cambrian spiny stem mollusk and the deep homology of lophotrochozoan scleritomes 的研究論文。報道了團隊在云南東部 5.14 億年前的寒武紀關山生物群中發現的一個動物化石,將其命名為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蟲),該化石罕見地保存了完整的軟軀體構造,被認為是一種新的寒武紀軟體動物,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軟體動物化石之一,為解決軟體動物的起源及早期演化問題提供了關鍵證據。
2025 年 5 月 8 日,云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張喜光教授、楊杰教授等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
Shishaniais a chancelloriid and not a Cambrian mollusk 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對 多刺世山蟲被歸類為寒武紀軟體動物提出了質疑,認為其屬于早期分化的開腔骨類(chancelloriids)。
寒武紀生物大爆發被認為是大自然的演化“試驗”多種新生物形態的時期,這些形態與現代生物的親緣關系往往極難確定。這種困難不僅源于它們獨特的形態結構,也與化石的年代有關,久遠的年代使得關鍵特征的識別變得極具挑戰。
Shishania aculeata(多刺世山蟲)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這種僅幾厘米長、扁平、囊狀生物體的表面布滿了棘刺,其被歸類為早期軟體動物。
然而,張喜光、楊杰等人在這篇新論文中對多刺世山蟲的分類提出了質疑,他們對多刺世山蟲的軟體動物樣特征提出了埋藏學解釋,并通過解剖學對比,發現該生物與同期鄰近地層中的海綿樣的開腔骨類(chancelloriids)存在顯著相似性。將多刺世山蟲其重新詮釋為早期分化的開腔骨類,這有助于完善這類海綿狀后生動物早期演化的理論模型。
多刺世山蟲化石標本
2023 年 3 月 8 日,云南大學張喜光、楊杰等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 Protomelission is an early dasyclad alga and not a Cambrian bryozoan 的研究論文【2】。
該論文挑戰了 2021 年西北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在Nature的一項研究【3】,張喜光等人描述了來自 中國南部小石壩生物群的保存完好的 Protomelission 狀化石,并指出 這些化石是一類底棲、光合藻類,屬于絨枝藻目,而非 2021 年論文中認為的 苔蘚動物。
而張喜光等人的這項研究 結果表明, 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寒武紀時期的苔蘚動物化石。
張喜光等人在論文中指出 ,對 5 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 Protomelission 狀化石 的重新鑒定顯示,這些化石實際上是藻類,而非動物。研究結果挑戰了我們對動物演化的認知以及藻類在寒武紀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他們還比較了 Protomelission 狀化石與地理分布廣泛的小型脊髓形狀化石——寒武釘 (cambroclaves) ,并認為某些寒武釘可能也是絨枝藻。這些發現共同表明, 目前尚未發現明確的寒武紀時期的苔蘚動物化石, 底棲的生物礦化藻類在寒武紀早期生態系統中的貢獻比之前認為的更大。
論文鏈接:
1.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0059
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v4635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5775-5
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033-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