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史前文化底蘊深厚,有不少遺址群,也發現了很多能解讀華南地區人類的起源、遷徙及文化演進的關鍵證據。2023年11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式開展,柳州市對文物資源進行了新一輪全面記錄和調查工作。5月8日上午,柳江區文物保護中心組織專家到柳江區土博鎮的一個洞穴里考古勘察,這次,考古專家們有了新發現。
柳江區考古新發現:一副疑似古人用過的石具
考古隊先后勘察了柳江區土博鎮長洞村甘仇屯的神仙洞和榨油洞兩個洞穴,都沒有收獲。而來到第三個洞穴——當地村民稱之為大洞的洞穴時,考古專家在洞穴口的一處泥土斷面中,意外發現了一塊如碗口粗的規整石頭。專家分析,這是一個喀斯特巖石溶洞,但這塊石頭不屬于石灰巖,而是河灘里才有的鵝卵石。專家還發現這塊石頭的表面,有一側十分平整,并且有細微的敲打印痕,由此推測這塊石頭應該是史前的一種石具。
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副館長陳堅介紹說,他們找到的這塊石頭疑似礫石。礫石就是河灘上的鵝卵石,在這種山洞里面發現的礫石,一般都是通過人工從河灘里面搬運來的,可能有人類活動過的痕跡。
專家解釋,這個溶洞處在群山之中,石具被發現區域的泥土與溶洞內的土壤一致,因此排除了石頭泥土為現代人搬運來的可能。專家還表示,古人一般使用兩塊石頭配合來敲打東西,現在發現的這塊是石核,相當于“底座”,那么,跟它配套的應該還有另一塊用作敲打的石頭。依據這個理論,考古隊繼續對這一處泥土進行挖掘。果然在附近發現了第二塊石具。“底座”和“錘子”組成的一對石具被找到了,這讓考古隊員們興奮不已。
“這是古人打破石片留下的痕跡,這是銼過的痕跡,這個作為洞穴保護好一點,我們拍照定個位。”
“洞穴深度是23.7米,寬8.7米,高3.7米。”
柳江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王志剛介紹說,發現的這兩塊石頭,就是古人拿石器當錘子用的石錘,呈圓形,疑似古人在這里生活過。“下一步,我們準備做一個文物發現的登記點,然后再做其他的規劃。”
石具年代需進一步鑒定 遺址洞穴已列入新文物線索
這次考古發現的這對石具,會是什么年代的呢?當時的人類又是怎樣使用它們的呢?
柳江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王志剛說,這兩塊石具,他們將保存好并送到上級考古鑒定部門,使用專業儀器來測定石具年代。他還說,土博鎮屬喀斯特地形,大型溶洞很多,是適合古人類生活的居住地。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地農民在土博鎮四案村一個溶洞內,首次發現了4枚人類牙齒化石及一些哺乳動物化石,在后續的考古中,又發現了一大批古人類牙齒化石及哺乳動物化石。經過確定,在1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四案村遺址洞穴里活動。今年3月14日,自治區考古隊再次對這個洞穴勘察,還發現了部分磨制石器、螺殼堆積及動物化石等。“在洞穴發現一些堆積物、骨骼化石,還有一些小石鏟等古人用過的石具。目前我們把那個地方已經報告了當地的村委和政府,讓他們不要再做進一步開發,避免被破壞。”
而四案村與這次發現兩塊石具的長洞村僅相距14公里,兩地同屬一區域,專家由此初步分析,認為四案村遺址和長洞村遺址洞穴應該屬于同一時代古人生活的居所,但具體的準確的結果還有待進一步考究。目前,柳江區文物保護中心已將四案村遺址和長洞村遺址洞穴列為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史前文化)發現新文物線索登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