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自然資源部粵港澳大灣區海洋預警中心)牽頭起草的國家標準《海洋災害預警報標示符》GB/T 45029-2024正式發布實施。該標準是我國海洋災害預警報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將為海洋防災減災工作提供更加科學、規范、統一的技術支撐。
該標準于2021年4月30日立項,在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指導下,南海預報減災中心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南海海域海島中心等單位開展制定工作,歷經廣泛調研、多方征求意見和多次修改,最終于2024年12月31日發布。
該標準規定了海浪、海嘯、風暴潮、海冰、赤潮、綠潮這6類海洋災害預警信號的標示符,包括圖形符號、顏色、含義等內容。這些標示符以海洋災害的特征為主視覺設計元素,將其圖案化、簡潔化、視覺化,整體圖案抽象表現海洋災害后果,體現其危害性,具有較強的識別性和通用性。
海洋災害預警報標示符
該標準的發布實施——
01
有利于規范海洋災害預警報工作,提高預警報信息的傳遞效率和準確性,避免因標示符不統一而造成的誤解和誤判。
02
有利于增強公眾的海洋災害防范意識,提高公眾對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便于公眾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03
有利于促進海洋災害預警報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在海洋防災減災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南海預報減災中心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深耕南海,開展海洋觀測預報、預警減災等相關研究和技術支撐工作以及海區海洋觀測、預報、減災、海洋災害預警等,不斷提高海洋災害預警報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下一步,中心將以該國家標準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海洋災害預警報技術研發和業務應用,不斷完善海洋災害預警報體系,為保障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同時也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海洋災害防御工作,積極參與海洋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共同增強全社會的海洋災害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撰稿:李遠芳
編輯:余嘉萱
圖片:南海預報減災中心
新媒體編輯:勞小宴
原文:新南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