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是東京奧運會上橫空出世,上演“水花消失術”的天才運動員,也是面對記者提問,會緊張到直搓手的小女孩。
她讓大眾看到了中國跳水的驚艷,卻也在閃光燈下暴露了自己青澀與純真的一面。
一場本該輕松愉快的商業活動,對她來說卻顯得無比煎熬,這也讓人意識到,霍啟剛對“體育事業飯圈化”的擔心正在應驗。
這個天才運動員的身上,有著怎樣的故事?
從農家女孩到奧運冠軍
2007年,全紅嬋出生在廣東湛江邁合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而這個有著五個孩子的家庭,主要靠父親全文茂種果樹維持生計。
村里人都記得,小時候的全紅嬋總愛在池塘邊玩水,或許此時的他們誰也沒想到,他們口中的這個“野丫頭”日后會成為奧運冠軍。
全紅嬋的命運的轉折發生在2014年。
這天,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的跳水教練陳華明到基層選材,在一所小學的操場上,他注意到了7歲的全紅嬋。
“她立定跳遠的動作特別輕盈,就像一只小鹿。”陳華明回憶道。
就這樣,全紅嬋被選入湛江體校,開始了她的跳水生涯。
在體校的日子并不輕松,剛開始訓練時全紅嬋總會哭鼻子,但這個小姑娘似乎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
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的她,也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或許她不是最有天賦的,但一定是最刻苦的。
2018年,11歲的全紅嬋進入到廣東省隊,開始了更為規范和集中的訓練。
在訓練了兩年的時間后,2020年,她以黑馬姿態在全國跳水冠軍賽上一舉奪冠,并成功入選國家隊,這也讓她對自己的跳水有了更多信心。
而全紅嬋的一戰成名,發生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
在女子10米臺決賽中,這位橫空出世,向眾人上演“水花消失術”天才少女以三跳滿分的成績奪冠。并創造了奧運會歷史。
而全紅嬋賽后的那句“想賺錢給媽媽治病”的樸實發言,更是讓無數人為之動容。
而奧運奪冠后,全紅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成了網紅打卡地,各種商業邀約紛至沓來,運動員被關注,很常態,但這“過度關注”卻也開始成為全紅嬋的“不習慣”。
格格不入的奧運冠軍
就在前幾日,全紅嬋受邀前往見證李寧與中國奧組委的簽約儀式,而這次活動也讓人看盡了“人情冷暖”。
站在活動現場,明明是征戰賽場的奧運冠軍,此時卻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放,在光鮮亮麗的明星堆里,全紅嬋沉默的躲在角落處,顯得格外扎眼。
當主持人把話筒遞過來時,全紅嬋低著頭,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她不停地搓著手指,眼神一直往教練那邊瞟。
一場本該是輕松愉快的商業活動,對她來說卻像是一場煎熬。
而這也不由的讓人想起霍啟剛曾表達過的擔憂,他認為這些孩子首先是運動員,其次才是明星,而不能本末倒置,形成所謂的飯圈文化。
現在看來,他的話或許正在應驗。
活動結束后,有工作人員透露,全紅嬋在后臺累得直接睡著了。
這也不奇怪,前一天她還在訓練,第二天又要趕回隊里。商業活動、代言拍攝、媒體采訪......這些行程密密麻麻地填滿了她的時間表。
更讓人心疼的是,全紅嬋的文化課一直沒跟上,在一次采訪中,她坦言自己現在最怕的就是考試,可如今的全紅嬋,卻要面對比考試復雜得多的商業合同,甚至有時連合同的內容都難以理解。
這也讓人想起郭晶晶當年的感慨,已是“跳水女皇”的她直到退役后才慢慢適應商業活動,而此時才剛成年的全紅嬋卻既要參加賽事,同時也要應對大大小小的商業活動。
霍啟剛說得沒錯,現實似乎太著急把這些孩子推向市場了。
他們拿金牌時被捧上天,等熱度過去,誰又來關心他們的未來?而當商業價值碾壓運動本質,也不難令人思考,全紅嬋的成長是否會受到影響?
好在,這位優秀的運動員已經被擬保送到了暨南大學,這讓全紅嬋在離開賽場后也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全紅嬋的故事還在繼續,這個愛笑的小女皇依然每天泡在訓練館,為下一個滿分動作努力著。
當掌聲褪去,這個未成年的奧運冠軍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鎂光燈,而是一個能讓她安心成長的角落,我們更該思考:在追逐金牌的路上,是否也該給這些運動員留一片純粹的天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