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網絡大V馬繼華的一篇長文引發熱議。他直言競技體育不應以金牌論英雄,并特別提到孫穎莎——這位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中摘銀的選手。馬繼華指出,冠軍固然是賽場的焦點,但像孫穎莎這樣的非冠軍運動員,同樣用拼搏精神詮釋了體育的價值。他引用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名言:“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強調賽場上的每一位奮斗者都值得尊重。
圖源網絡
這場討論的背景,是公眾對競技體育“唯結果論”的反思。孫穎莎雖未登頂奧運單打冠軍,但她身兼三項、扛住壓力的表現,以及賽后“我會重頭再來”的宣言,早已贏得無數人敬佩。而馬繼華的言論,恰好戳中了大眾對“金牌至上”價值觀的質疑:難道只有冠軍才配被銘記?
金牌之外,有一種精神叫“不屈”
1. 冠軍的光環,不該遮蔽奮斗者的光芒
馬繼華說得沒錯:一個冠軍背后,是無數陪練、教練、后勤團隊的默默付出。孫穎莎的銀牌,同樣凝聚著凌晨四點的訓練、帶傷作戰的堅持,以及“胸前的國旗大于背后姓名”的信念。那些苛責她“拿不到金牌就是失敗”的聲音,是否想過:若沒有孫穎莎這樣的“非冠軍”在團體賽中扛住壓力,中國乒乓的榮耀如何延續?
圖源網絡
東京奧運會上,孫穎莎在女團和混雙中力挽狂瀾;巴黎周期,她身兼三項累到“抓頭發”仍咬牙堅持。這些瞬間,遠比一枚單打金牌更能體現競技體育的團隊精神和國家榮譽感。
2. “唯金牌論”是對體育精神的矮化
某些人嘲諷孫穎莎“三大賽0冠”,卻選擇性忽略:她的世界排名穩居第一,商業價值不降反升。這恰恰證明,公眾早已跳脫出“唯冠軍論”的狹隘視角。正如馬繼華所言,競技體育的魅力在于“人類對自身極限的挑戰”——孫穎莎用一次次逆風翻盤(如巴黎混雙連追8分的壯舉),證明了拼搏本身即是勝利。
圖源網絡
若只因一次失利就否定所有付出,那些陪練隊員、因傷退役的運動員,他們的努力又算什么?難道只有金牌才能定義英雄?
3. 真正的運動家精神:敬畏賽場,尊重對手
孫穎莎的格局,遠超越勝負。中國香港演講中,她直言“國家榮譽高于一切”;面對爭議,她從未抱怨,反而坦言“遺憾讓我更強大”。這種“大我”精神,正是馬繼華呼吁的“運動家精神”。反觀某些鍵盤俠,用“丟人”“網絡暴力”攻擊運動員,何其狹隘!
圖源網絡
顧拜旦說:“勝利者固然值得贊美,但那些摔倒后依然堅持的參與者,才是真正的英雄。”
奮斗者的故事,永遠值得書寫
孫穎莎的銀牌,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的起點。她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體育的終極意義,不在于獎牌成色,而在于那份“生來是高山而非溪流”的信念。
圖源網絡
今天的輿論場,需要更多馬繼華這樣的聲音,為奮斗者正名;也需要更多孫穎莎這樣的榜樣,教會我們如何優雅地戰斗。正如網友所言:“金牌會褪色,但精神永存。”
你怎么看待“非冠軍運動員”的價值?是時候放下對金牌的執念,為每一個拼搏者鼓掌了!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為孫穎莎和所有奮斗者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