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首輪第九順位的華裔新星周志豪,最近可謂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為一句“只為加拿大效力,他和中國球迷之間的距離拉開了,但緊接著又在視頻里用中文介紹自己,笑著給中國球迷“點贊回懟,一時間,“吃相難看成了網絡熱詞,討論聲浪一波接一波,問題來了,這小伙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選擇是不是真的那么讓人膈應,還是大家想多了。
周志豪的籃球履歷,擺在那兒就是一部典型的勵志大片,大學時期打爆同齡人,世界杯一場24+15+4蓋帽,讓西班牙隊都沒脾氣,最后順利被NBA首輪選中,哪怕放在亞裔球員歷史上都算得上頂級,這種身高+力量+技術的內線,誰看了不想喊一句“下一個姚明,所以當中國籃協找上門想歸化他,球迷的期待其實可以理解,可偏偏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母親一句話直接拒絕了歸化請求,自己也在采訪里說得很明白,只為加拿大打球,不考慮中國,這波操作直接讓部分中國球迷心態崩了。
但故事還沒完,沒過多久,周志豪又發了個視頻,主動承認自己的中文名字,對中國球迷示好,還露出了標準的營業笑容,這操作屬實有點讓人迷惑,一邊拒絕歸化,一邊又不忘和中國球迷互動,難怪有網友直接吐槽“吃相太難看,意思很明顯,你不愿為中國隊拼,卻想來中國市場撈金,怎么說都有點“兩頭討好的味道。
可話說回來,真就這么簡單嗎,先別急著下結論,往前翻翻履歷,他出生在加拿大,家里是四分之一中國血統,外公是中國人,但很早就移民了,母親是混血兒,家里氛圍其實跟中國沒太大關系,從小在加拿大長大,聽外公講過點中國故事,但對他來說,那更像是遙遠的傳說,籃球是全部,家在加拿大,他認同的也是加拿大身份,所以拒絕歸化其實不難理解,歸根結底就是沒歸屬感,說白了,情感和利益兩頭都不占全,站在他的角度,選加拿大沒啥毛病。
但問題來了,他為什么又要發中文視頻,主動和中國球迷套近乎,這里頭是不是有點“市場考量,答案恐怕不言自明,如今的NBA球員,誰不重視中國市場,從科比、詹姆斯,到易建聯、周琦,甚至普通球員,只要能在中國有點流量,商業價值就能翻倍,對周志豪來說,哪怕沒穿中國隊戰袍,只要有亞裔面孔、打得好,廣告代言、商業活動就不會少,和中國球迷搞好關系,不是很正常的事嗎,畢竟誰會和錢過不去。
當然,球迷上頭也不是沒道理,翻翻近幾年中國男籃的成績,2023年世界杯一勝四負,奧運門票也沒撈到,氣氛實屬壓抑,歸化成了救命稻草,李凱爾的歸化一度被當成希望,但事實證明,光靠歸化不頂用,球隊戰術、青訓、團隊協作哪樣不是短板,大家把希望寄托在華裔天才身上,情緒自然容易被帶偏,尤其在成績低谷期,誰都想看到一個“救世主降臨。
其實,歸化球員這事兒,不只是中國在做,日本、韓國也都在試,亞洲籃球確實和歐美有差距,歸化能帶來提升,但不是萬能藥,李凱爾的表現已經算亮眼,奈何整體水平差距太大,靠一兩個人扛不住大盤,換句話說,周志豪哪怕真的加盟中國男籃,能不能一夜翻身還真難說,更別說人家根本沒這打算,NBA首輪新秀,職業生涯剛剛起步,合同、地位、發展空間,全都和加拿大緊密綁定,真要放棄這些,為中國隊背上壓力,難度不小。
所以,回頭看周志豪的選擇,他既不是“忘本,也不是“吃相難看,更像是一個職業球員的理性決策,認清身份,堅持自我,同時又不想放棄任何商業可能,說白了,這就是現代職業體育的現實,球迷可以有情懷,但球員更多看利益和前途,哪怕看著有點別扭,也算不上“背刺,頂多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至于中國男籃,歸化球員只是應急方案,想要真正崛起,還是得靠青訓和自我造血,沒了姚明、易建聯那樣的領袖,歸根到底要靠一代代年輕人踏實練出來,別再把希望寄托在“天降奇兵上,哪怕周志豪哪天態度轉變,愿意來中國打球,問題也不會一夜解決,最好的路,還是把短板補齊,把根基打牢,這才是正道。
說到底,球迷們可以有情緒,媒體也可以討論爭議,但不必把一切都歸咎于球員個人選擇,周志豪想為誰打球,是他的自由,想和誰搞好關系,也是他的選擇,別把“歸化看得太神圣,也別把“示好看得太功利,大家都在現實世界里做選擇,情懷歸情懷,市場歸市場,理性歸理性,最后不妨問一句,你真覺得自己站在他的立場,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