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就是一波7:0,誰都沒有想到,自詡為“全球軍事第四強”的印度,居然被巴鐵打得潰不成軍,“萬國造”的印度空軍也在實戰中被揭開了丑陋的傷疤。據巴基斯坦多家媒體報道,近日在克什米爾上空,印巴空軍爆發激烈空戰。戰斗中,巴基斯坦空軍依托中國技術裝備,居然在24小時內連續擊落印度7架戰機,其中還包括3架號稱“四代半最強”的法制“陣風”戰斗機。
據悉,巴鐵空軍在空戰中完全占據上風,印度空軍的LCA、“陣風”剛剛起飛就被鎖定擊落。可以說,這次空戰不僅給俄軍上了一課,更是以實戰驗證了現代空戰從“單機性能競爭”向“體系對抗”的范式轉移。
復盤此次空戰,可以說巴鐵空軍將超視距獵殺戰術展現得淋漓盡致。根據衛星影像顯示,印度空軍至少有兩架“陣風”戰機殘骸散落在印度旁遮普邦機場50公里范圍內,這意味發動機剛剛啟動15分鐘,戰機即被擊落。巴鐵空軍之所以能夠實現“機場狙擊”,就是依賴ZDK-03預警機、殲-10CE戰機和紅旗-9B防空系統構成的三維感知打擊鏈。在空戰爆發前,巴鐵空軍就把預警機部署在150公里縱深,并通過S波段相控陣雷達實現400公里探測半徑,在印軍戰機滑跑階段即鎖定熱信號。此后,預警機通過高速戰術數據鏈,將印度空軍戰機的精確坐標同步至殲-10CE戰機火控系統及地面防空陣地。
在掌握坐標后,巴鐵實施多平臺協同打擊,空中有殲-10CE發射射程200公里的霹靂-15E導彈,地面的紅旗-9B射程同樣高達260公里。巴鐵在400公里范圍內構筑了縱深攔截網,也提前宣告了印度戰機的“死刑”。根據巴基斯坦媒體的報道,通過戰場發現的“陣風”戰機M53發動機殘片可以推斷,印度飛行員從座艙告警器鳴響到導彈命中,平均反應時間不足45秒,甚至戰機的武器系統自檢都沒有完成,巴鐵的導彈就已經命中目標了。
巴鐵空軍的空戰大捷,也讓中式武器再次大放異彩。尤其是中國空軍王牌裝備霹靂-15,完全對印度空軍的俄制、法制戰機實現了降維打擊,這也是全球首款投入實戰的超遠程空空導彈。從技術維度來看,和傳統中距彈如AIM-120D相比,霹靂-15E射程更遠,不僅對戰斗機形成威脅,甚至可以壓制敵方的預警機和加油機。
尤其是其超強的末端速度,進一步壓縮目標規避時間窗口。與此同時,它還具備強大的抗干擾能力 ,可以應對高機動目標及電子對抗。此外,它的發射平臺兼容性非常出色,完全可以適應巴鐵空軍的殲-10CE和“梟龍”,也確保了巴鐵空軍的輕重戰機火力均衡。在中國的技術支持下,目前巴鐵空軍已經將霹靂-15與“梟龍”Block Ⅲ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高低搭配”戰術。從性價比和戰斗效能方面來說,“梟龍”戰機成本僅有4000萬美元,單機攜帶4枚霹靂-15,在預警機支持下就能對價值2.4億美元的“陣風”實施“飽和攻擊”,這種效費比達到1:6的消耗戰模式,也讓印度空軍徹底絕望。
主動挑起戰爭的印度,沒有迎來預想中的高歌猛進,反而被巴鐵打得落花流水,這也充分暴露出印度國防建設在體系方面的詬病。以印度空軍來說,技術標準碎片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因為印度空軍先后采購了大批俄制、法制戰機,相關電子戰系統、雷達系統、發動機等設備之間不兼容,直接影響了戰場效率。再加上印度至今還沒有建成一體化防空指揮系統,各防空單元仍依賴語音通信協同,這讓巴鐵空軍可以最大限度發揮體系作戰的優勢。
此外,印度空軍的慘敗也給俄軍敲響了警鐘。畢竟,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軍事合作伙伴,印度空軍現役戰機中超一半為俄制裝備。然而,巴鐵在空戰中已經打破了俄軍“單機性能至上”的幻想。印度采用俄方技術研制的蘇-30SM戰機雖然性能不俗,但在缺乏預警機和數據鏈支撐時,依然無法和巴鐵空軍的體系抗衡。對于俄羅斯空軍來說,必須從此次空戰中吸取教訓,加速空戰體系建設,只有真正建立起的一體化空戰體系,俄軍才能在未來的新戰場立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