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哈爾濱音樂廳內燈光璀璨,一場以“巨匠的旋律”為主題的音樂會奏響。
這場音樂會不僅慶祝了德國傳奇男中音迪特里希·菲舍迪斯考的百歲誕辰,同時向指揮泰斗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致以崇高敬意。音樂會由德國指揮家馬丁·菲舍迪斯考的執棒,哈爾濱交響樂團攜手男中音歌唱家胡斯豪,為冰城觀眾奉獻了一場融匯德國音樂精髓的盛宴。
音樂會在瓦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中拉開帷幕。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是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集大成之作,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瓦格納對音樂、戲劇、詩歌的極致掌控,更蘊含了深刻的人文思想,被譽為“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史詩”。
第一幕《前奏曲》作為開篇之作以其嚴謹的對位法編織,展現出瓦格納獨特的戲劇性思維。在馬丁·菲舍迪斯考的指揮下,哈爾濱交響樂團精準捕捉德奧交響傳統的精髓,弦樂聲部如織錦般交織,木管與銅管樂器的配合彰顯出恢弘氣勢,瞬間將觀眾帶入大師構建的巴伐利亞音樂世界。
第二樂章《丁香花多么芬芳》由特邀嘉賓胡斯豪擔綱獨唱。這位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得主以醇厚溫暖的音色詮釋出藝術歌曲的魅力,技巧與情感表達達到完美平衡,令觀眾沉浸于瓦格納詩意的音樂敘事中。
接著奏響的第三幕《瘋狂!瘋狂!到處都是瘋狂!》則掀起戲劇高潮,哈響爆發力與歌聲張力碰撞,再現瓦格納的激情抗辯。
隨后上演的瓦格納《唐豪瑟》和《羅恩格林》同樣迷人。歌劇《唐豪瑟》中《啊,我美麗的晚星》如月光流淌,胡斯豪的演繹兼具虔誠與溫柔;《羅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以純凈弦樂,為上半場畫上夢幻句點。
下半場的焦點轉向舒曼的《第四交響曲》,這部創作于作曲家個人生活困頓時期的作品,在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演繹下煥發新生。弦樂聲部的“命運主題”以綿延不絕的涌動,暗喻著內心的掙扎與希望;銅管聲部則在終樂章中迸發出掙脫束縛的力量,展現出交響詩篇的壯美畫卷。
作為指揮家與音樂學博士,馬丁·菲舍迪斯考在演出中特別致敬富特文格勒。“富特文格勒不可復得的精彩演繹和錄音無疑包括了他的《紐倫堡名歌手》的前奏曲和舒曼的《第四交響曲》,后者于1953年的錄音已成為錄音寶庫中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并非復制大師的聲音,而是試圖通過他標注的總譜,重申其藝術理念,激活古典音樂的永恒生命力。”他在采訪中強調。哈響以百年積淀的精湛技藝,讓富特文格勒的精神脈絡在冰城舞臺上重新生長。
這場音樂會不僅是對藝術大師的紀念,更是對音樂永恒價值的禮贊。正如樂迷劉盼在演出結束后表示,“當旋律跨越世紀,藝術終將在傳承中獲得新生。”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于秋瑩 文/視頻
圖片由王建昭提供
編輯:姜學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