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一場以“雙擎新動力 引領新變革”的中國皮卡消費趨勢研討沙龍在北京召開。當吉利雷達CEO凌世權用5個回答,明確吉利雷達皮卡區別于其他皮卡品牌的技術+場景差異化發展路徑時,人們都能聽得出,雷達圍繞著新能源皮卡的目標感更強了。
一年一車型的推新速度、超60%的市占率、持續擴張的海外布局,以及行業第一的原生純電皮卡平臺……表面上,這些一家新勢力企業圍繞戰略布局、品牌發展的常規動作;但如果只是把雷達當作另一個新勢力增長故事,恐怕還是低估了它站在一個高潛力、高爆發的細分市場的真正內涵。
很多人都在疑惑,作為一個占比不足2%的「小眾」市場,為什么吉利雷達會將皮卡作為重塑新能源競爭的重要戰場?為什么在這個卷無可卷的細分領域,吉利雷達仍然認為有繼續完善、迭代產品矩陣的必要,甚至以月為單位去做延展?又為什么在這個細分市場中,只有吉利雷達敢這么干、能這么干?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
別忽視了5%的「新能源滲透比」!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皮卡銷量為51.6萬輛,按照去年3143.6萬輛的總銷量,市占率不足2%。到新能源皮卡,這一數據還要進一步聚焦。在乘用車新能源滲透率突破35%的今天,數據顯示,皮卡市場的新能源化率仍不足5%。
這種「結構性」差異也恰恰意味著,圍繞著新能源皮卡市場,目前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和潛力。甚至有行業觀察人士看來,新能源化就是新汽車時代中國皮卡市場能否破局的重要契機。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主流車企開始發力新能源皮卡,希望率先占領這一“藍海市場”。在今年上海車展60款首發新車中,就有不少全新的新能源皮卡車型,包括捷途縱橫F700、長安獵手K50、日產Frontier Pro PHEV等。
另一方面,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又幫助皮卡能夠加速融入戶外場景,融入到消費者的多元生活方式當中,真正回歸本質。以吉利雷達為例,結合智能化技術和場景,吉利雷達構建出了一整套包括車載平臺、云服務和終端設備在內的完整物聯網生態系統,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定制化物聯場景。
疊加此前國家政策明確提出的,對皮卡車進城實施精細化管理,研究進一步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到今天,全國已有97%的地級以上城市取消皮卡進城限制。基于這一政策松綁帶來的市場效應,過去兩年,皮卡市場的總銷量同比增長近20%,遠超汽車行業整體增速。
據中汽協與國家信息中心預測,到2030年,國內需求預計可以達到100萬輛之上,加上出口量,總銷量預計可實現200萬輛。
可以看到,隨著技術、能源的變革帶動了各個細分市場的進步,也給了中國皮卡行業全新的「機會」和想象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吉利雷達可能第一個從底層邏輯去認識到皮卡市場潛力并積極引導這一趨勢的角色。
2
超60%市占率,吉利雷達「隱形銷冠」的含金量
從2022年推出雷達品牌,到2023年首款原生純電皮卡雷達RD6,再到雷達地平線、雷達金剛的先后上市,幾乎是以「一年一車型」的節奏在進行迭代和上新。在講究節奏效率的當下,不僅僅是產品研發效率,更是吉利雷達一次又一次成功搶過新能源皮卡市場的「話語權」的表現。
論壇中,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透露了一組數據,今年3-4月,吉利雷達銷量連續破千,市占率超60%。意味著,在新能源皮卡尚處于認知普及的初期階段,雷達就已經成為了這一細分領域的首選品牌,并成功建立了一種買新能源皮卡就選吉利雷達的消費慣性。
在缺乏皮卡文化支撐的中國皮卡市場,這種消費「慣性」的建立背后,來自吉利雷達過去圍繞新能源皮卡持續進化的2個方面的支撐:
1、吉利雷達技術代差級的優勢。在傳統皮卡「油改電」思維占據主流的行業狀況下,吉利雷達就率先打造了國內首個原生正向開發的M.A.P 雷達瀚海平臺,從底層架構上顛覆了傳統皮卡的設計邏輯。
比如通過將電機、電池、電控系統進行一體化集成,軸距利用率提升25%,貨箱有效容積較同級別燃油皮卡增加,既保留皮卡核心載貨能力,又通過短前懸設計優化駕駛艙空間,保證駕乘人員的體驗更舒適、寬敞。
2、對于皮卡使用價值的重新定義。如果說能源變革對于皮卡市場的潛力認知是吉利雷達發揮引領性作用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則是在此基礎上改變皮卡的原有價值屬性。讓皮卡告別「工具車」的價值屬性,真正走進C端,真正將自身多功能、多價值的產品潛力釋放出來。
基于此,吉利雷達專門為露營、騎行、垂釣等新生活,植保無人機、移動咖啡廳等新業態,以及航空保障、高速養護、市政維護、行政執法、港口巡檢等行業領域,打造了一系列定制化的智慧場景解決方案,滿足過去傳統皮卡無法滿足的新場景需求。
但可以預見的是,基于新能源皮卡不到5%的滲透率,吉利雷達在技術、應用兩方面的創新,以及接下來「雙技術路線」的推進,這60%的市占率和終端銷量還只是個開始。
3
以「雙技術路線」,撬動皮卡新能源的規模效應
基于M.A.P雷達瀚海平臺平臺,今年上海車展,吉利雷達還推出了PHEV超級電混家族,搭載雷神EM超級電混系統。不僅擁有傳統皮卡難以企及的強悍動力表現,更以"節能更性能"的顛覆性解決方案,實現了1000公里以上的綜合續航里程。
隨著新能源汽車格局的快速演進,油電復合的插電混動,越來越成為當下車企關注和投入的技術路線。
2024年,中國插混車型銷量增速達80%;今年1-4月,插混車型更是以90%的增長,遠超純電車型。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計,2025年插混市場份額有望從30%提升至40%左右。一個不可否認的信號是:隨著技術架構、水平的突破,插混市場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的「黃金時代」。
因此,插混車型的推出,一方面進一步豐富了吉利雷達的產品譜系,完善平臺的動力形式,讓吉利雷達成為了同時擁有純電和插混兩條技術路徑的皮卡品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進一步拓寬市場份額,在新能源皮卡市占率超過60%的基礎上,從單純的銷量領先,升維到「技術路線+場景覆蓋」的全維度領跑。
在行業專業人士看來,插混皮卡的核心技術突破帶來的成本控制、場景拓展也將成為其實現規模效應的關鍵所在。
以雷神EM系統為例,作為吉利在插混領域的集大成者,目前這一系統已經在吉利、領克等品牌累計應用超 150 萬輛,基于此,吉利雷達可以實現研發攤銷成本的降低。這意味著,吉利雷達PHEV家族可以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以更低的售價迅速搶占市場,加速撬動規模效應的臨界點,同時通過價格下探進一步擠壓燃油皮卡市場,加速行業替代。
正如崔東樹在論壇中表示,「吉利雷達的雙技術路線,具備較強的行業領先性」。這種「需求定義技術」的思維,讓雷達在插混愈加成為當下行業競爭的關鍵發力點的時刻,提前一步搶占市場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