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白巖松在《幸福了嗎》里說過:“人到晚年,圈子不用大,干凈就好;朋友不用多,暖心就行?!边@話真是說到心坎里了。年輕時為了生計奔波,啥人都能處;到老了才明白,有些關(guān)系就像夏天的蚊子,嗡嗡亂飛惹人煩,不如趁早拉開距離。
老輩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三種人,晚年真得少來往。
一、天天吐苦水的人:負能量像泥潭,陷進去就難爬出來
小區(qū)張奶奶每天在廣場拉著人哭訴:“兒子不孝順,兒媳給臉色看,活著真沒意思?!眲傞_始大家還安慰兩句,后來見她就躲——聽多了她的抱怨,自己也跟著嘆氣,吃不下飯、睡不好覺。
老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誰都有難處,但總把苦水倒給別人,就是“情緒偷懶”。咱同情歸同情,可不能被拖進負能量的漩渦:她再說兒子壞話,咱就說“孩子忙,多打電話溝通”;她抱怨身體不好,咱就建議“多曬太陽多散步”,別跟著唉聲嘆氣。
說白了,晚年得給自己的心情“裝個過濾器”:遠離天天吐苦水的人,不是心狠,是自?!拖窆湃酥v的“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咱的好心情,經(jīng)不起天天被消耗。
二、算計太多、人情太重的人:跟他相處像做生意,累心又累錢
胡同里的李大爺,跟老伙計下棋總計較“你昨天贏了我兩局,今天得讓我”;去鄰居家串門,帶倆蘋果,回頭就得讓人還禮。時間長了,老伙伴們都說:“跟老李來往,得帶個算盤,太累!”
咱老輩人講“親兄弟,明算賬”,但親情友情要是算得太精,就變味了。遇到總想著占小便宜、記著人情債的人,咱得學會“裝傻”:他借了錢不還,咱就說“不急,等你寬裕了再說”;他總讓幫忙帶東西,咱就說“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怕耽誤你事兒”。
古人說“難得糊涂”,晚年跟人相處,別太較真:吃點小虧沒啥,就當買個清凈;少算點得失,心就寬了。跟算計太多的人斷斷離離,不是冷漠,是給自己的日子減減負。
三、嘴碎是非多、挑撥離間的人:他一張嘴能翻江倒海,咱的圈子經(jīng)不起折騰
社區(qū)的王阿姨,最愛跟人說“老張頭退休金比老伴多三千,肯定藏私房錢”“小李媳婦又買新包,肯定是娘家補貼的”。后來大家發(fā)現(xiàn),她前腳說別人壞話,后腳就去跟人家套近乎,典型的“兩面派”。
老話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種人就像“攪屎棍”,走到哪兒,哪兒就不得安寧。咱要是聽見他說東家長西家短,趕緊打住:“咱不聊這些,說說你家孫子最近咋樣”;要是他挑撥咱跟子女的關(guān)系,直接懟回去:“我閨女啥樣我知道,你可別瞎操心”。
晚年的圈子得干凈,容不得挑撥是非的人。就像古人講的“流言止于智者”,咱不接招、不傳謠,讓他沒了聽眾,自然就消停了——保護好自己的小圈子,就是保護晚年的舒心日子。
晚年的福氣,從“篩選圈子”開始
咱老了,沒精力討好所有人,也沒必要跟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硬處。遠離天天吐苦水的人,咱的心情能透亮些;疏遠算計太多的人,咱的日子能輕松些;躲開嘴碎挑撥的人,咱的圈子能干凈些——這不是自私,是對自己晚年的負責。
就像倪萍說的:“人生到最后,拼的不是財富和地位,而是有沒有一個讓自己舒心的圈子。”咱老輩人,辛苦了一輩子,到了這把年紀,就得學會“自私”點:誰讓咱開心,就多跟誰來往;誰讓咱糟心,就悄悄拉開距離。
記住了,晚年的幸福不在別處,就在咱自己手里——把心門關(guān)緊點,把圈子篩細點,讓那些消耗咱的人漸漸走遠,留下的,都是能一起曬太陽、聊家常、讓咱心里暖暖的人。這樣的晚年,才叫活得明白,過得舒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