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不止的阿里,選擇重新創業,再次大變。5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內部信強調,阿里的基因里沒有“守成”,只有“創造”。與此同時,阿里內網的權限統一,各個業務線的員工在內網重聚,再也不是菜鳥人、釘釘人……以后都是阿里人,阿里員工的工牌也進行了煥新。
01、阿里日的溫情敘事與沖突
每年5月10日阿里杭州西溪園區,總有一場精心安排的儀式。孩子們在全區草坪追逐嬉笑,102對新人穿著婚紗在祝福聲中交換戒指,整個園區都充滿著“510快樂”的氛圍。
今年5月10日是第21屆阿里日,活動主題為“一路有你”。作為阿里的核心精神符號,馬云歷來重視這一紀念日。5月9日晚,馬云就現身在阿里總部搭建的湖畔小屋,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持續創新。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阿里日,也有創新與調整。最大的變化,是淘天集團成為絕對主角。傳統“阿里十派”社團展示,調整為“淘天興趣派”主導。其他業務集團如阿里云、螞蟻集團等獨立舉辦活動。
阿里云以“AI時代 贏戰未來”為主題,螞蟻集團則聚焦“去愛去未來”。除此之外,園區新增AI互動裝置,如語音售票機、情緒識別閘機,并展示通義千問大模型在電商場景的應用成果。
這一天,更多來客見到馬云1999年創業的湖畔小屋:阿里精準還原了毛坯房、二手電腦等細節,衛生間門上甚至保留“倫敦標識”。屋頂“夢想還是要有的”標語,更成為園區的熱門打卡點。
▲阿里1:1復制的湖畔小屋。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今年阿里日的一系列調整,標志著‘大一統文化敘事’向‘核心業務引領+多元生態共生’的新階段?!辟Y深業內人士李葉告訴《財經天下》。淘天、阿里云、AI、湖畔小屋等碎片化場景,將不同尋常的諸多細節串聯起來,成為阿里組織巨變的隱喻舞臺。
其實,早在阿里日前夕,阿里釋放的信息就耐人尋味。5月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強調阿里的基因里沒有“守成”,只有“創造”,這與往年聚焦“感恩親友”的基調形成鮮明對比。
吳泳銘還提到,公司過去兩年主動變革,圍繞“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主線,對業務方向進行了重新聚焦和優先級的重組。“接下來,集團將以飽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幾大核心戰役。”
《財經天下》梳理發現,吳泳銘的這封內部信,可以濃縮為一句話:這兩年的變革,以及接下來的飽和式投入、聚焦于幾大核心戰役的打法,是長期和全局價值最優的協同策略。放在當前的環境下,這番言語意味深長。
同樣是5月8日晚,阿里還全面打通內部論壇權限。菜鳥、釘釘、餓了么、國際等各個BU(業務單元)的員工,歷時一年多之后在內網重聚。各個BU員工紛紛發帖,紀念重回內網:“Make Alibaba Great Again!”這一變化被員工形容為“游子回家”,以后再也不是菜鳥人、釘釘人……都是阿里人。
盡管此時此刻,吳泳銘并沒有具體解釋核心戰役主要包括哪些內容,且阿里方面也沒有正式官宣取消“1+6+N”組織架構,但多名阿里員工告訴《財經天下》,無論是阿里內網打通,還是吳泳銘的內部信,或者阿里日釋放出的信息,都在昭示“1+6+N”分拆戰略或將終結,以及阿里集團化管理將全面回歸。
“1+6+N”這個誕生于2023年3月的組織架構,曾將阿里拆分為六大業務集團和N家獨立公司,試圖用“放權”激活大公司活力。該戰略調整在初期確實釋放過紅利,其推動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Lazada與速賣通、Trendyol等協同,使得2023年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同比增長41%。
但裂痕很快出現。當淘天推進“小時達”業務,需調用餓了么的即時配送網絡時,阿里人發現接口協議需要重新談判。淘天需額外投入資源對接接口,延遲業務上線周期約3個月。大文娛集團為購買阿里云服務,支付的年費比外部客戶還高15%。一個BU的員工想換到另一個BU,得先辦離職再辦入職。這種窘境,在2024年底達到臨界點。
拼多多市值短暫超越阿里時,阿里內網熱帖《我們到底拆出了什么》引發萬人跟帖。有員工犀利比喻:就像把章魚切成六段,每段都覺得自己是獨立生物,但神經系統還在總部。
02、馬老師從未離開過
盡管從4月底以來,社交媒體上盛傳“馬云將于5月10日回歸阿里,重啟大集團模式”,但財視傳媒報道稱,馬云本人否認了這一消息,稱“沒聽說”。
“馬老師從未離開,回歸從何談起。”阿里員工任楓告訴《財經天下》。在任楓看來,這些年,馬云雖未在阿里正式擔任管理職務,但其角色類似于“戰略顧問”,此前就在阿里云KO會上強調“用AI解決問題”,推動技術投入加碼。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阿里過去幾年進行多次權力重構。一次是從2023年6月開始,新任掌舵人吳泳銘的一步步躍升。在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三個月后,吳泳銘在2023年12月20日再獲兩項關鍵任命:淘天集團CEO和阿里云智能CEO。
至此,吳泳銘同時執掌集團、電商、云計算三大核心板塊,形成“三位一體”的權力架構。這也為“1+6+N”組織架構的回調埋下伏筆。眾所周知,吳泳銘是十八羅漢之一,被外界認為是馬云戰略的堅定執行者。
一次是2023年第四季度。馬云通過港股,增持價值5000萬美元阿里股票,持股比例升至4.8%,超越軟銀成為阿里最大單一股東。在業內看來,這個動作看似低調,實則暗含多重戰略意圖。要知道,自2022年開始軟銀持續減持后,阿里股權結構長期缺乏強控制核心。
“馬云增持填補了權力真空,重新確立創始人對公司的直接影響力?!崩钊~告訴《財經天下》。并且,馬云此次增持阿里股票后,將部分投票權委托給蔡崇信和吳泳銘,形成了“超然股東+執行代理人”的權力結構。
“既避免直接介入日常管理引發輿論反彈,又確保戰略決策貫徹,如AI投入、組織穿透性改革等。”李葉認為。這一系列動作,直指阿里面臨的深層危機。從外部來看,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抖音電商沖擊核心業務,迫使阿里通過技術代差重塑競爭力。
▲杭州西溪園區一角。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第三次是進入2025年之后。2月,阿里宣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布局AI;3月以來,阿里進行工牌革新;5月,阿里復刻的“湖畔小屋”亮相、吳泳銘內部信的釋放。
從阿里的最新情況來看,“阿里將馬云創業精神、企業文化與AI戰略綁定,塑造二次創業的認知?!崩钊~向《財經天下》分析認為。以工牌革新為例,阿里新工牌取消六大集團標識,統一加印“1999-2100”字樣,象征回歸“102年企業”的初心。
從公開信息來看,阿里新工牌分為三種顏色,白色表示入職五年內的員工;紅色代表入職5~10年的員工;金色是入職10年以上的資深員工。“阿里通過工牌煥新強調工齡榮譽,試圖平衡年輕員工的創新活力與資深員工的穩定性,間接促進組織權力代際傳承的平穩過渡?!崩钊~認為。
《財經天下》發現,在社交平臺上,有員工將戴著新工牌的馬云,稱之為“馬老師二次創業”。這一年多來,為了阿里的二次創業,低調的馬云變得高調起來。他通過內部定調和外部站臺,為阿里提供關鍵支持。比如馬云通過在螞蟻集團20周年慶典的發言,為阿里的AI轉型定下了基調。
2024年9月,吳泳銘首次公開提出“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核心戰略,并明確將業務重心收縮至電商與云計算。
此外,阿里與蘋果合作開發中國版AI功能的消息曝光,進一步強化了阿里云計算戰略地位。
如今,伴隨著阿里工牌煥新、內網權限統一等動作,阿里實質形成“控股集團+電商/云計算”的“1+2”架構。馬云雖未直接參與官宣,但其頻繁現身園區視察淘天、閑魚等業務,被視為戰略落地的象征性推動。
阿里回歸集團制這些動作背后,“主要是政策和上層人員架構的調整,另外集團制的確切口徑,也得看會不會部分收回,一部分散養。”接近阿里的王瀟告訴《財經天下》,政策出來后才會一層一層地落實到二環或者三環的公司。
在外界看來,阿里之所以聚焦電商與云計算兩大塊,是其長期技術積累與戰略前瞻性的體現。以阿里云為例,其全棧自研能力構建技術護城河,飛天操作系統支持10萬卡GPU集群,成為國內唯一可承載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的云平臺。
“電商業務貢獻集團70%以上現金流,支撐云計算的高投入;而云計算的技術反哺,如AI推薦算法提升淘寶轉化率等,形成正向循環?!崩钊~認為。
03、戰略突圍戰背后的代價
對阿里來說,當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抖音電商沖擊核心腹地時,分散的“諸侯經濟”難以應對系統性危機。
從目前來看,吳泳銘上任后針對阿里的戰略重構,雖然也被外界非議,但從2025財年第三季度來看,淘天集團貢獻了主要利潤,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利潤率為44.9%。而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13%,其中公共云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印證了戰略收縮的階段性成效?!币惨虼?,李葉認為,阿里的這一輪變革,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效能深化的時代縮影。只不過,阿里這場戰略突圍戰背后,也會有一些代價產生。
5月8日傍晚,宋思在工作群里發出工作告別表情包。在這一刻之前,宋思仍是一家公司的業務部門負責人。盡管此時距離阿里日還有一天多時間,但早在一個多月前,宋思便提交了辭職報告。
現在回過頭來看,她的離開,早在三年前就寫下了注腳。宋思所在的部門,是2022年成為阿里生態合作伙伴的。第一年,宋思配合阿里“做厚用戶規模”。但好景不長,2023年,在阿里宣布“1+6+N”的分拆模式后,宋思接到一個措手不及的通知:“要求我們聚焦商業化指標?!?/p>
就在宋思帶領團隊想盡辦法跑客戶做商業化時,“阿里突然說做AI了”。這又是一記重擊?!巴馊丝赡苡X得,阿里做這些調整,我們不變就好了?!彼嗡紵o奈地向《財經天下》追問道,“但是共同目標不一致,怎么能得到場域資源位的支持?”
“這三年來,每年阿里財年末的3月31日都是生死劫,每次調整都像在拆盲盒?!痹诖笞儎硬粩?,小變動不停中,宋思和她的團隊沒能等到花開。就在阿里取消“1+6+N”組織架構的消息,在坊間開始流傳起來的4月,宋思的團隊解散,她也選擇離開。
相較于阿里生態伙伴們的煎熬,針對阿里的多次變動,一些阿里老員工沒有太強烈的感受,他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啊?+6+N’不存在取不取消,我覺得是個偽命題。”任楓告訴《財經天下》,在過去的20年里,阿里這樣的動作,幾乎每幾年就來一次,很正常。
王瀟則認為,阿里回歸集團制,對員工有好處,“人員的流動會容易一些,原來是需要離職再入職的,取消后系統上沒那么麻煩”。
也有一些員工憂心忡忡,他們并不希望阿里回歸集團制?!癇U之間跳槽不劃算了,也少了跳槽的選擇?!币幻⒗飭T工很無奈地告訴《財經天下》,轉崗不給晉升不漲錢,根本不劃算。
對求職者和外包員工而言,阿里這一次的變革或許不完全是好事。以前能同步面多個BU,且面評獨立。現在回歸集團制,意味著很多崗位重復,“可能會大規模裁員?!鄙鲜霭⒗飭T工告訴《財經天下》,中后臺、財務人員等可能會減少。
這意味著,阿里新一輪戰略調整背后,也需要承受多重代價。比如阿里既涉及組織架構、人才流動等內部成本,也面臨市場競爭和資本市場的考驗。組織架構方面,分拆后的六大業務集團,已形成獨立的管理團隊和激勵機制,回歸集團制需重新劃分權力分界。
人才流動方面,為提升各BU效率,阿里在分拆時期裁撤了不少中臺技術人員,并推動競聘上崗機制。在回歸集團制后,阿里或需重建技術中臺和供應鏈協同體系,且重新招募技術人員填補能力缺口。“也有可能招聘大量業務人員?!鄙鲜霭⒗飭T工認為。
與此同時,阿里還面臨著權力再分配的問題。這并非無稽之談?!鞍⒗锏暮匣锶藢瓉硎飞献畲笳{整,包括蔣凡也會重回合伙人?!?月9日,在吳泳銘內部信發布后,有人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阿里的再次調整,對宋思是重擊,對她的老東家而言,也是一道大坎。“要想等到花開,必須熬過一個陣痛期?!边@何嘗不是這么多局中人,比如阿里員工、阿里更多生態合作伙伴,乃至阿里這艘巨輪的現狀?
2024年4月,馬云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其中有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改革要付出代價,不變革的代價,是必將被淘汰。
接下來,阿里如何在三年內利用AI技術突破重構護城河,將決定這場代價高昂的戰略回歸,能否轉化為新一輪增長動能。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個結果。
(文中人物任楓、王瀟、李葉、宋思為化名)
(作者 | 易浠,編輯 | 吳躍,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