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5月8日,記者跟隨吐魯番地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隊來到鄯善縣新發現的一處重要遺址——西鹽池北城址。
據吐魯番市四普工作隊干部蔣金國介紹,此次發現源于對歷史文獻的深入研究和現代技術的運用。通過查閱資料,他注意到該區域可能存在古城遺址,利用奧維地圖等工具初步確定位置。普查隊員立即開展實地調查工作,最終在鄯善縣的深山之中找到了這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城址。
蔣金國正在介紹西鹽池城址的基本情況
西鹽池北城址位于連接伊州(今哈密)和西州(金吐魯番)的主道上,總體呈長方形,南北長約43米,東西寬約32米,面積約1500平方米。城址內有角樓、護城河等遺跡,反映出其較高的防御規格和較為明晰的功能布局。通過對文獻的進一步梳理,結合城址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征,專家推測這座城址很可能是唐代“羅護守捉”的所在地。守捉是唐代特有的邊防駐軍單位,兼具軍事防衛、驛傳保障與商旅管控職能。
西鹽池北城址的發現,進一步明確了其所在的通道是連接羅護守捉與伊州軍事體系的關鍵,印證了中央政權對西域的軍政一體化管理。從長安經河西走廊至西州(今吐魯番),這條路線不僅承載著絲綢貿易與文化交流,更通過“三十里一驛,百里一守捉”的建制,構建起中央王朝經略西域的軍政動脈。
目前,文物部門已對西鹽池北城址進行了詳細測繪和影像記錄。這一發現為深入了解唐代西域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依據,也為絲綢之路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線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