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歲的在讀研究生小劉最近非常苦惱,私密處時不時傳來的瘙癢,還有那顏色怪異的黃綠色白帶,讓她在圖書館坐下時都如坐針氈。“我還以為是最近太累,免疫力下降了。” 小吳苦笑,直到沖進北京嘉佩樂婦科醫院才終于擺脫了噩夢。
在醫院走廊里,和小劉年紀相仿的女孩絡繹不絕。“最近 20 - 30 歲女性因白帶異常就診的人數明顯增加。”婦科主任鄭醫生翻看著近期數據,眉頭微皺,“特別是黃綠色白帶這種情況,其實背后藏著不少健康隱患。”
“正常白帶就像蛋清,清亮、干凈,沒什么味道,是女性生殖系統的‘天然保護膜’。但一旦白帶變成黃綠色,就好比拉響了健康警報。”為了方便理解,鄭醫生耐心解釋說,還意生動的加了很多形象的比喻, “陰道毛滴蟲就像一群搗亂的‘小蟲子’,在陰道里瘋狂繁殖,讓白帶變成黃綠色的泡沫狀,還會帶來刺鼻的異味和難以忍受的瘙癢;而細菌性陰道病則是陰道里的‘菌群大戰’失衡,厭氧菌趁機‘造反’,產出灰白色或黃綠色、帶著魚腥味的稀薄白帶;更嚴重的是,宮頸炎、盆腔炎,甚至淋病奈瑟菌、衣原體等性傳播病菌入侵,也會讓白帶顏色‘大變樣’。 出現黃綠色白帶,簡單的說,滴蟲性陰道炎是常見的‘元兇’”
“別小看這些顏色異常,拖下去麻煩可大了!” 鄭醫生語氣加重,“想象一下,陰道炎癥就像一場‘小火’,如果不及時撲滅,它會順著生殖系統‘燒’上去,引發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到時候想懷孕都難,甚至可能增加宮外孕的風險。要是碰上淋病、衣原體這些難纏的病菌,生殖系統遭受的損傷可能是一輩子的痛。”
小劉幸運地及時就診。醫生通過詳細的婦科檢查和白帶常規檢測,很快鎖定了病因 —— 滴蟲性陰道炎。“就像偵探破案一樣,只有找到‘真兇’,才能精準用藥。” 鄭醫生笑著說,“如果自己隨便買藥沖洗,不僅殺不死病菌,還可能破壞陰道的‘生態平衡’,讓病情反復。”
在醫生指導下,小劉按時用藥,配合治療,沒幾天就擺脫了瘙癢和異味的困擾。
“其實很多女性都像小劉一樣,因為忙碌或害羞,忽視了身體發出的信號。” 鄭醫生嘆了口氣,給出了貼心建議: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挑選內褲時,記得選棉質、寬松的,讓私密處也能 “自由呼吸”;經期更要勤換衛生巾,遠離盆浴和性生活;性生活前后,和伴侶互相提醒做好清潔,別讓病菌有機可乘;平時再忙,也要抽空運動、好好睡覺,提升免疫力……
白帶顏色的細微變化,就是身體最直白的 “健康密語”。別等問題變大才重視,及時就診、科學應對,才能守護好自己的健康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