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8歲男孩失聯到現在已經第8天了,令全網揪心的小人兒仍未找到。不過5月9日,傳來了兩個好消息,搜救犬找到了男孩下山時吃的糖紙,還有發現了沾著野草莓的腳印。
8歲男孩失聯后續:父母尋找照流出,搜救犬找到糖紙,有可疑山洞
5月4日下午,福建莆田市仙游縣石谷解景區內,8歲男童小樽(化名)在海拔1803米的閩中第一高峰下山途中與家人失聯。截至5月10日,這場牽動全網的搜救行動已持續超過140小時了,終于在昨日搜救犬在廢棄礦洞附近發現的關鍵糖紙線索,為突破困境帶來希望。
搜救犬和搜救員在山里持續搜索,突然沖著一片灌木的小紙汪汪叫,隊員走近發現是半塊被踩得稀碎的彩虹糖紙赫然在目,這是小男孩的嗎?于是隊員就找到小樽媽媽確認。
小樽媽媽表示這個糖紙是兒子的,是失聯前給小樽隨身攜帶的零食包裝紙。不過搜救隊隊長王洪說道:“雖然不能排除糖紙被風吹動的可能,但這一發現極大縮小了搜索范圍。”目前,搜救力量已圍繞該區域展開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礦洞內部及周邊隱蔽角落。
隨著搜索的深入,在距離糖紙發現地大概300米處的懸崖邊,還發現了一沾有野草莓汁的小鞋印。這鞋印要是朝著山下走的,那孩子可能還活著;要是往懸崖邊去的,那可能就懸。目前搜救隊正拿著生命探測儀,把附近的山洞、石縫都查了個遍,就盼著能聽到點動靜。
與此同時,多支救援隊正對山體中段一處可疑山洞進行深入探查。而這個山洞系位于目擊者拍攝到小樽影像的路徑附近,內部結構復雜,搜救人員已啟用生命探測儀進行掃描。
在這里不得不表揚一下搜救犬,連糖紙那么小的都能找到,相信離找到小男孩也不遠了。希望盡快能找到小男孩吧,畢竟過去那么久了,時間越久越不利。
小男孩父母照流出
事情發生后,網友們紛紛譴責小男孩父母的不作為,為什么可以留孩子們獨自走的?不過,孩子丟失了相信做父母的肯定比我們還焦急。
網友分享出了父母進山找尋的照片,可以看到父母尋找后回到山下休息的做暫時休息,滿臉的憔悴,看得出父母也很擔心的。
而家人們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小樽,其哥哥們也進山搜尋,敲鑼打鼓喊著小樽的名字,希望小樽能聽到。
網友熱議
事情發現到現在,已經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
有網友說道:“有4種可能,一被人販子帶走,車載帶走。二被哥哥們推下懸崖。三被父母傷害后隱秘掩埋。四走丟后被好心人家中撫養。”
還有網友說道:“一開始報警的時候,警察來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封山,封鎖山的各個出口,然后只能出不能進,然后再派人慢慢找,這樣可以避免被拐賣。”
也有網友表示:
“三個孩子在前面,父母在后面,之后另外兩個到了小賣部,父母也是慢慢走過來的,但是卻沒看到,很顯然那個小孩子相當于在中間位置,父母跟過來的途中卻沒看到,也就是說當時兩個大孩子最后看到小孩的位置,要弄清楚兩個大孩子最后看到小孩的位置具體在哪。
以這個位置為起點,以小賣部為終點,中間的這段距離進行仔細排查,特別是以這段距離出現的所有岔路口,這個是關鍵點,順著岔路口去查。
如果這段距離到小賣部全是直線距離沒有任何一個岔路口,就以這個距離原路折返往上看看,找岔路口,很有可能岔路口走一段卻沒有路了,應該會返回到原岔路口的方向,隨著時間的一分一秒過去。
這時候等返回岔路口時候有可能孩子父母已經到了小賣部,也就是說父母跟上來之后沒發現小孩比較吻合。等回頭折返之后沒看到父母,小孩很有可能往上折返去山頂方向找父母了,但是父母已經到小賣部了。
然后再以游客最后看到的位置和另外兩個孩子看到的位置仔細梳理一遍,應該可以的。另外耐心詢問兩個大孩子,看回答口徑是否一致,這個非常關鍵。另外找幾個差不多大的小孩,和大人,爬山,下山,同樣的方法去模擬一遍場景,設置場景,問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一下,還原場景很關鍵。”
網友分析的很仔細,還原場景,進行模擬這個方法確實可行,就是不知道家人能不能還原場景了。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小男孩沒有找到始終牽動著我們的心。希望能夠盡快傳來小男孩平安歸來的好消息,讓大家懸著的心能夠安然落下。
最后
這石谷解景區風景雖好,但危險也多,家長們帶孩子出去玩,千萬別往沒開發的地方鉆?,F在全縣都開始查景區安全了,以后大家出門玩,安全第一啊!這孩子才8歲,瘦瘦小小的,走丟時穿著黑色條紋上衣和藍綠色運動鞋。大伙兒要是看到符合特征的孩子,或者有啥線索,趕緊聯系警方!咱們一起祈禱,孩子能早點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