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務英語與制造業工廠碰撞,能撞出什么樣的火花?
在藍思科技公司的生產車間里,經常能看到李敏枝拿著筆記本,向生產線上的師傅請教的身影。得到的答案都被她仔細地記錄下來,厚厚的筆記本上寫得密密麻麻。“進入公司實習的11周里,我已經寫滿兩大本筆記本了。”
外國語學院商英2101班李敏枝向我們展示著她的學習筆記,“這些專業知識都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作為QPM(Qualiy Project Manager,品質項目管理工程師)所必備的。”
“英語+技術”破壁
從擔任外國語學院學生會組織部部長、校就業助理團信息部副部長,到潭州書院輔導員助理;從“三下鄉”田野調研,到創新創業競賽賽場,李敏枝的學生時代始終與“忙碌”相伴。她坦言:“大學的意義在于突破舒適圈,多嘗試才能找到方向。”
大一時的李敏枝曾計劃考研,但在校就業助理團信息部的工作經歷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通過收集企業招聘信息和組織校園招聘活動,李敏枝敏銳捕捉到就業市場的風向——復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于是她積極向老師們尋求實習機會。2023年7月,大二的她作為第一批實習生進入湖南桑尼森迪玩具制造有限公司,擔任外貿業務員。這家公司專注于3D塑膠類食品玩具的生產,產出像“哈利波特”、“哪吒”等爆火IP的周邊產品。
在工廠車間,她第一次直面生產線流程,從注塑、移印、拋光和噴涂工藝流程的學習到質檢報告的撰寫,全英文的溝通場景讓李敏枝意識到:商務英語專業不只局限在外貿或教育領域,制造業也需要既懂技術又懂英語的復合型人才。“英語+技術”的復合能力,是她在就業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錨定目標,主動出擊
招就辦劉人源老師,同時也是外國語學院商英2101班班主任。她偶爾會刷到李敏枝深夜仍在堅持學習打卡的朋友圈,劉人源老師說:“李敏枝是一個很有主見,很有執行力的孩子。”
錨定就業的目標后,李敏枝便朝著提升職場競爭力的方向去努力,在強化專業硬實力之余,她還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各種競賽和實踐活動,為畢業后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
有一次,李敏枝與姐姐聊天時,姐姐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第一個實習平臺很重要,它不僅是職業生涯的起點,更是之后找工作的基礎。”李敏枝將這句話深深記在了心里。
“對未來感到迷茫,可能不是因為找不到方向,而是方向太多,擔心自己沒有選到最好的。”對李敏枝而言,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后逐一排序、抓大放小,才是關鍵所在。
李敏枝開始“海投”簡歷。
大四上學期,學校舉辦的招聘會,她一場不落,但所招崗位大多不符合她的職業規劃。為了找到更多就業機會,李敏枝還特意跑到長沙理工大學和湖南工程學院,跨校參加校招會。
在找工作的幾個月里,李敏枝累計投出了126份簡歷。盡管大多簡歷都如石沉大海,但她還是收到了8家企業發來的面試邀約。
其中,就有她心儀已久的企業——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敏枝回憶當時收到藍思科技的面試邀約的心情:“我很雀躍,很向往,也有些自卑和擔心。但我想他們既然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要好好抓住才行。”
李敏枝不僅提前深入了解了公司的業務情況,還積極思考面試時的自我介紹策略,精心琢磨如何突出自身優勢,力求在面試中展現出最佳狀態。
在第二輪面試中,面對全英文的面試環境,李敏枝鎮定自若,用流利的英語介紹了自己在校內外的實習和競賽經歷,以及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她自信大方的表現、認真的態度和豐富的實習經驗,成功打動了面試官,獲得實習機會。
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數
初入藍思科技,面對完全陌生的品質管理領域,和“無人指導”的困境,李敏枝不免有些焦慮。但她沒有抱怨或等待,而是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敏枝在刷手機時發現,其他公司在招聘軟件上對崗位要求的描述十分詳盡。于是,她將這些“品質項目管理工程師”的職責整理成冊,并主動找領導反復溝通,明確自己在公司內的成長方向。
藍思科技作為制造業大廠,擁有多條生產線。生產線上的每個細節和原理,都是李敏枝從未接觸過的。為了快速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四步學習法”:先仔細觀察同事操作,再親自上手實踐,隨后請教同事核驗操作是否規范,最后總結形成操作標準。
李敏枝給自己定下了每周的學習計劃。白天,她就扎根車間學習設備參數,晚上,就整理和記憶行業術語。
“在職場中,很少有人主動來教你,在辦公室里,小零食往往是最能拉近感情的。”于是,李敏枝自創了‘小零食社交法’,通過分享零食與同事們拉近關系,并主動幫同事處理打印、數據錄入等瑣事,以此換取學習設備操作的機會。
短短2個月內,她就寫下了近百頁筆記。此外,她還會根據每周的學習成果撰寫學習周報,主動向領導匯報自己的學習進展。
憑借扎實的英語功底,李敏枝成為部門唯一對接國際客戶的實習生,并勇挑重擔,主導某國際品牌新品打樣的數據匯報工作。
然而,成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一次與印度客戶的溝通中,因口音差異,導致雙方理解出現偏差,造成一個樣品損毀。這次經歷給李敏枝敲響了警鐘,她深刻認識到,在與客戶交流的時,一定要“抓取關鍵詞”,對把握不準的內容,需要再次確認。
“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李敏枝吸取了這次誤解客戶意思的教訓,積極運用已學到的專業知識,推動解決了設備測量數據異常的技術難題,協助完成了新品打樣階段的品質管控。最終,她從同期實習生中脫穎而出,成功斬獲了正式的offer。
從一名二本學子到中國500強企業的工程師,李敏枝將所學的英語知識與制造業工廠實際需求相結合,實現了一場知識與實踐的“無縫對接”。她的故事充分印證:在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唯有打破認知繭房、深耕實踐、主動創造機會,才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正如她所說:“沒有白走的路,你學的每項技能、做的每件小事,終會在某個時刻,成為照亮前路的光。”
經驗共享:給學弟學妹們的三個“破局錦囊”
打破認知繭房:不要自我設限,制造業同樣需要語言人才。用“英語+數據分析”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實踐決定上限:從“三下鄉”調研到品質管控,小任務積累大能力。
主動創造機會:二本學歷不是枷鎖,但等待絕無出路。
撰稿/WRITER :李欣
排版/TYPESETTER :陳菁菁
審核/REVIEWER :傅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