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從來都不是一廂情愿而是你情我愿,這就決定了即便中國意向對俄羅斯進行大舉投資,俄羅斯也得伸出手去接,而不是坐等在家里,讓中國赴俄建廠,招聘工人,自己全程只需出臺幾個草頭文件即可。
俄衛星通信社5月9日援引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話說,俄中缺乏嚴肅的投資環境,有必要從單純的貿易合作轉向技術和投資合作。比如,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銷量迅速增長,但自己尚未見到俄中合資工廠或者中國獨資工廠數量增多。
又比如,自己聽到了太多關于俄中聯合發射航天器的暗示,但目前沒有任何進展,或許俄中需要克服某些顧慮。馬斯洛夫發表上述言論恰逢中俄領導人會晤,并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之際,不免有些不合時宜,但結合俄羅斯的處境考慮,好像又有那么一點道理。
準確的說,俄羅斯需要投資、技術,而中國更多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天然氣、煤炭、糧食,出口工業品,俄方或認為這有失公平。事實是,中國在過去投資過俄羅斯,但俄方投資環境不佳,導致中企對于繼續擴大對俄投資缺乏信心。即便官方對此作出了解釋,但始終不能打消外資的疑慮。
可能在馬斯洛夫等俄羅斯精英曾看來,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但就是引不來鳳凰筑巢,那么責任就只能歸咎于外國投資者了。對此只想說,中俄關于加強合作的聯合聲明應算作某種指引,至于投資者如何決定,那就是人家的事情了,官方總不能拿槍逼著人家投資吧。
再者,俄羅斯仍處于戰時狀態,誰又能保證中企在俄建立的工廠不會成為烏克蘭無人機和導彈的攻擊目標。因此在塵埃未定之前,廣大的中企還是應慎之又慎,畢竟資本是自己的,一旦進入俄羅斯,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控制得了的。
值得注意:俄烏戰爭進入了第四個年頭,俄羅斯的經濟開始有些吃不消了。這種情況體現在:俄羅斯的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俄羅斯的基準利率一直維持在超過10%的高位。甚至,在今年1—4月,中俄貿易總額比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5%。
外匯日益枯竭,投資又進不來,俄羅斯的經濟就只能每況愈下,這便是戰爭帶來的直接后果。厘清這當中的邏輯,我們就能理解俄羅斯對于中企無法擴大對俄投資的無奈了。可話說回來,中方雖是俄羅斯的戰略協作伙伴,但事關兩國更深層次的合作,恐怕還得俄羅斯首先動起來吧。
如果沒有記錯的吧,中俄曾就CR929項目展開了長達數年的緊密接觸,但俄方出于保密心理,拒絕透露研制大飛機動力所需的技術細節,從而讓這一項目最終不了了之。俄方以為中國離開自己就轉不了,結果中國還不是在大飛機項目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嘛。
所以說,中企未能在俄大規模投資,責任應歸咎于俄羅斯,是俄方放不下“歷史成見”,固守成規,不愿意做出任何改變。如此中方也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只能在外貿領域和俄羅斯實現簡單的“以物易物”,當然這已經是中國作為朋友,給予俄羅斯幫助的極限了。
總之,現階段中企是很難在俄羅斯落地生根的,中企只在乎俄羅斯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說。如果俄羅斯精英層認識到問題所在,那就從現在做出改變,開始韜光養晦,而不是認為自家的市場應該成為和外資談交易的籌碼,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