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打破舊時的秩序之時,便已不能再用舊時的根基去談論現實,更不能再用過去的水位來預測洪災的來臨。
1933年2月,納粹的雷霆暴擊之下,魏瑪時代輝煌的文化藝術傾覆無存,人類群星一朝隕落。而當這歷史的巨浪來臨那一刻,即便這個時代最敏銳的頭腦,也無法辨別潮水的方向。
《文學之冬:1933年,希特勒統治下的藝術家》一書,講述了希特勒就任總理后,雷馬克、托馬斯·曼、許勒、布萊希特、德布林等德國魏瑪時代眾多文藝界人士的命運,他們或退守,或逃離,或抵抗,或投誠,德國文學再未能從這場浩劫之中恢復過來。
僅僅一個月時間,文明的崩壞,為何如此迅速且徹底?歷史的劇變之下,時代最敏銳的靈魂將作何選擇?本周日(5月11日)14:00—15:30,萬有引力特邀德國文史學者欽文與書評人蕭軼,做客獨立書店閱讀節—杭州站(BAC藝術社區),與大家共同回顧文學崩塌的寒冬一月。
嘉賓介紹
欽文
譯者,德國文史學者
任職于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
蕭軼
書評人
活動介紹
活動主題:當現實打破舊時的秩序——《文學之冬》閱讀分享會
活動時間:2025年5月11日(周日)14:00—15:30
活動地點:杭州市西湖區象山路131號(BAC藝術社區)
參與方式:線下參與,可直接前往活動地點
《文學之冬:1933年,希特勒統治下的藝術家》
作者:[德]烏維·維特施托克
譯者:陳早
ISBN:978-7-218-16736-7
精裝 · 348頁 定價:78.00元
出版時間:2024年1月
廣東人民出版社·萬有引力
1933年2月,詩的意志潰敗于政治的狂熱。
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后,隨即對共產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人士展開迫害,活躍在德國政治、文化舞臺的作家和藝術家首當其沖,在納粹當政初期的短短一個月內,這些作家、藝術家或遭監禁、槍決,或被迫逃離德國。本書以切近的視角和細膩的敘述,記錄從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發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馬斯·曼、埃爾澤·拉斯克-許勒、布萊希特、阿爾弗雷德·德布林、胡赫、喬治·格羅茲、亨利希·曼等魏瑪時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這短短一個多月成為德國文學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