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
也許是真的老了,往年的母親節到來感覺很平常,只是給母親提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而今天聽到幾個同事在議論母親節的日期,心中的感覺非常特殊。 心中宛如一抹溫柔的漣漪,蕩起心間層層疊疊的情愫又似有千言萬語亟待傾訴,可話語到了喉頭,卻又無法言表,甚是糾結。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幼時,總覺母親是那片廣袤無垠的天空,任我這只雛鳥在她的羽翼下肆意翱翔,以為她的庇護會永恒如初升朝陽,暖意綿綿無絕期。那時的我,恰似一件懵懂莽撞的“皮夾克”,帶著少年特有的不羈與粗糲,對母親的關懷往往后知后覺,甚至些許抗拒。記得寒夜挑燈夜讀,她悄無聲息送來的熱牛奶,會被我不耐煩地推至一旁;炎炎夏日里,她遞來的消暑瓜果,也被我隨意擱置,待到口渴難耐時才想起,卻忽略了她眼底那一閃而過的落寞。彼時,我不知這一件件小事,正悄然在她心尖劃出道道淺痕,如春蠶食桑,默默蝕去她心頭的柔軟期待。
歲月悠悠而去,當我亦步入為人父母之列,方真切體悟到養育子女的艱辛卓絕,仿若置身荊棘叢中,步步謹小慎微,仍難免被刺扎得鮮血淋漓。往昔自己生病時母親焦急奔波的身影,如電影般在我腦海中循環播放。那一刻,我才恍然驚覺,曾經那個被我視作堅不可摧的“超人”母親,實則是多么脆弱易傷。往昔我對她的疏忽怠慢,猶如一把把利刃,一次次刺痛她傾盡所有的愛子之心。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女兒家的心性,果然如世人所言,細膩如絲,溫婉似水,天生便是母親貼心的“小棉襖”。瞧那鄰家小妹,每逢歸家,必是挽著母親的手,嘰嘰喳喳分享生活點滴:職場上的瑣碎趣聞、逛街時偶遇的小驚喜、新學烘焙點心的小成就……母女倆挨頭偎依,笑靨如花,畫面溫馨得讓人艷羨。而我這粗糙的“皮夾克”,雖心懷熾熱親情,卻在表達上屢屢“宕機”,常常將關切深埋心底,以為行動便可詮釋一切,卻不知母親渴望的,不過是兒女膝下承歡時的柔情軟語、撒驕嗔癡。
古語道:“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五個字,如同一記警鐘,振聾發聵,又似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每到思及便隱隱作痛。它絕非教科書上的抽象概念,而是生活中鮮活上演的悲喜劇。多少人,在忙碌奔波中遺忘了家中倚門盼歸的老母親;多少人,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知命運的列車會驟然脫軌;多少人,待功成名就欲報恩時,面對的唯有一方冰冷墓碑。吾亦未能免俗,曾在青春叛逆期與之針鋒相對,又在成長拼搏時疏于關懷,直至看到母親華發叢生、腰背佝僂,才驚覺時光偷走太多的殘酷真相。
幸而,母親尚在,一切皆還來得及。如今的我,雖仍保留著男子漢的糙直脾性,卻也學著像“小棉襖”那般去體貼入微。會在清晨為她準備營養早餐,雖模樣欠佳卻飽含心意;會在閑暇時拉她漫步街頭巷尾,聽她絮叨家長里短;會在特殊節日精心挑選禮物,附上一張寫滿感恩話語的卡片……每一次互動,都似在填補往昔歲月里的親情赤字。人生漫漫征途中,我們皆是行者。而母親,就是那盞永不熄滅的燈塔,無論風雨如何肆虐、航程怎樣迷離,始終以溫暖光芒引領我們歸家。莫等燈塔蒙塵、光亮消逝才追悔莫及。且惜當下,多一些耐心傾聽、多一點換位思考、添幾分主動關懷。畢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一旦鑄成,便如斷弦之琴、殘破之玉,再難拼湊完整音符、尋回昔日光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于這母親節,愿天下兒女皆能以愛為筆、陪伴為墨,繪就一幅幅溫馨和睦的家庭畫卷;愿每位母親都能笑靨如花地度過歲歲年年,收獲兒女們最誠摯的回饋——不只是物質供奉、言語贊美,更是那顆永遠牽掛著她的心。如此,當歲月盡頭回首往昔時,方能自豪言說:吾未負親恩、孝字當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