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吳亞飛
2025年,成都將如何做好污染防治各項工作?
5月9日,四川在線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成都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系列行動方案,分別從藍天、碧水、凈土、噪聲、應對氣候變化五個方面,打出一套全市污染治理“組合拳”。
保衛藍天
鎖定三大核心目標全年實現306個空氣質量優良天
根據《成都市2025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行動方案》,成都全年將圍繞省政府下達的三大核心目標任務發力: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6天、PM2.5濃度達到35.4微克每立方米以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副處長王頂介紹:圍繞該目標,成都將開展協同降碳、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綜合執法和科技治氣六大專項行動,逐一破解大氣污染治理難題。
細看六大行動的具體舉措,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重要抓手。在能源結構調整上,2025年,全市新增新能源汽車20萬輛、充電樁2萬個以上,打造7個低碳交通示范區和1個綠色物流示范區,全面淘汰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至少淘汰8萬輛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輛,推動中重型柴油貨車有序退出。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強化VOCs全流程管控,力爭全市39個重點行業規上企業環保績效先進占比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揚塵治理也很關鍵。針對工地揚塵,2025年,成都市城鎮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大力推動綠色標桿工地建設;針對道路揚塵,要求“5+2”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5%以上,其他區(市)縣達75%以上。
此外,成都市還將開展綜合執法行動,加大強化“環保取證、公安處罰、交通維修”聯合機制,全鏈條整治機動車尾氣污染;實施科技治氣行動,推動成都東部新區、大邑縣實現鎮街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開展盆地復雜地形下PM2.5和O3污染成因機理、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策略等關鍵技術攻關。
守護水土
加大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加快建設“無廢城市”
如今,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都市市控及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自2012年的71.1%提升至2022年的100%,并保持穩定。
發布會上,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二級調研員曾章勇表示,但老百姓房前屋后的水體水質仍不容樂觀,部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農污設施管理還不夠到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些都要求我們把治理不斷向基層末梢延伸”。
今年成都將如何“治水”?《成都市2025年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六大行動26條措施,提出了3個100%的目標:市控及以上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維持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國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飲用水水源安全是關乎群眾飲水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底線。今年成都市將升級智慧手段,保障水源安全。曾章勇談到,成都將在20個縣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搭建全天候高空視頻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不間斷捕捉水源地保護區及周邊違法、違規活動,實現現場遠程觀察、問題智能鎖定、處置線下完成,保護工作由“人防”向智慧化“人機協防”轉變。
而土壤作為生態系統的根基,其污染防治是長期性、基礎性工程。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與固體廢物化學品處處長楊勇介紹,成都正著力構建土壤污染防治全鏈條治理體系,在保障糧食安全、優化人居環境、注入綠色動能的同時,建立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的多方協同機制。
2025年,成都將瞄準建成“無廢城市”的重要目標,通過強化責任落實、加強源頭防控、鞏固分類管理、推進風險管控、推進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等六大行動20條措施,保障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城市降噪
噪聲擾民問題有所緩解將通過智慧監測“對癥施策”
近年來,成都市經濟快速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常住人口超過2140萬(全國第四),汽車保有量超過710萬輛(全國第一),噪聲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對此,成都市以強化行業監管為抓手,推動解決突出噪聲擾民問題,2024年,全市噪聲投訴量首次實現同比下降(降幅達11.8%),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和夜間達標率分別達到91.3%和82.7%,較2020年分別提升17.7和32.7個百分點,群眾關心的噪聲擾民問題得到緩解。
2025年,成都市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以降低噪聲投訴量、改善聲環境質量為目標,提出了健全制度體系、強化源頭防控、開展分類整治、提升監管能力、加大科技研發、落實保障措施等六大行動、71條工作措施。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機動車污染防治處副處長曾令凱介紹,這些工作措施主要圍繞依法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三個大的方向來制定。
其中,依法治污包括推進相關地方立法、規劃管理要求、住宅等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要求等,為成都市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精準治污根據噪聲污染的不同類別和來源,分別對社會生活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工業噪聲實施分類治理;科學治污包括推進噪聲污染防治新技術、新裝備,通過智能監測網絡和監管平臺,對重點投訴點位“對癥施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