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冬齡先生開始嘗試盲書、竹書、人體書的時候,整個書壇都震驚了,這個被寄予復興傳統書法希望的人開始嘗試顛覆傳統書法了,那么當今傳統書法的路又在何方?然而當人們還未緩過神來,王冬齡先生的亂書就來了。
王冬齡先生通過將文字進行重疊,制造了一種混亂,讓文字難以識讀甚至不可識讀,讓作品只剩下凌亂的線條,這不僅僅是顛覆了傳統書法,更是直接顛覆了書法藝術。
當書法成為純藝術,必然要突破所有束縛,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其中難免要有顛覆,然而顛覆到什么程度還能保持書法的本質,王冬齡先生似乎劃出了一個邊界。
書法曾經是注重實用性的,文字內容是書法的主體,是文化的展現。書法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書法有別于其它藝術形式的根本,沒有文化的書法將失去靈魂。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用識讀的方式去品味書法,從品讀文化開始去領悟書法之美,如果書法不可讀,那么就關閉了欣賞書法的第一道門。
歷代書法家不乏勇于創新者,但是卻沒有人敢關上這道門,直到王冬齡先生亂書的出現,這道門被關上了,人們不得已要重新認識書法了。
盡管亂書犧牲了文字的可識讀性,受到很多民眾的質疑,但是卻得到業內人士的高度贊譽,同時也受到國際知名藝術機構的青睞。
亂書之所以受到國內外藝術界的高度認可,主要在于創造者是王冬齡先生,這個曾經在當今傳統書法領域的潛在領軍者。
著名書法家張旭光先生曾說過:“王冬齡對傳統書法的理解和掌握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的探索實踐是值得思考的。”
所以不應該簡單的質疑亂書的出現,而要思考亂書為什么出現,亂書的出現體現了怎樣的藝術理念。
看過王冬齡先生亂書創作的人都會親身經歷從清晰到混亂再到恢宏的整個過程,就像人的一生,本以為每件事都可掌握,但是卻因為相互重疊而變得混亂不堪,然而這就是絢爛多彩的人生。
亂書看似混亂的表象下,卻是清晰的線條邏輯,清晰的疊加又造就了無法識讀的混亂,面對混亂不必慌亂,因為所有混亂的底層都是清晰,能夠駕馭清晰和混亂的人必是王者。
亂書開辟了除王書俊秀美和顏書古拙美之外的混沌美,這種新的審美角度的發掘來源于王冬齡先生深厚的傳統書法造詣和文化修養,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亂書是王冬齡先生獨特思想的表達。
亂書存在的意義還在于書法表達文化的方式轉變,在實用性書法階段,書法是文化輸出的載體,但是在書法進入純藝術發展階段,書法將成為文化注入的載體。
書法家不再用書法傳遞文化,簡單的讓觀者品讀,而是將文化注入到書法當中,引發觀者的開放性的思考,不同的人對亂書會有不同的感受,這種開放性思考一方面是對亂書的感受,另一方面則是對自身的反思,這是傳統書法所不具備的能力,這就是亂書犧牲可識讀性的重要意義。
亂書拋棄了文字的可識讀性并不是割裂了書法與文化的關系,而是用更深刻的方式展現了文化,品讀亂書不單是品味作品,更是認識自己。
所以對于亂書這種無法識讀的書法作品該怎么讀?當然是用心去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