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月1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進入白熱化,雙方的沖突從凌晨打響。巡航導彈、戰機、無人機、甚至網絡攻擊,皆已登場,雙方相互攻守,局勢驟然升級。
自5月7日印度對巴方發動空襲之后,本輪再度加碼,出動400架無人機配合巡航導彈,意圖襲擊巴基斯坦的軍事設施。巴基斯坦則毫不示弱,發動名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對印度境內的軍事目標進行精準打擊。在空戰中,巴基斯坦不僅擊落了數架印度無人機,還將印度一架“陣風”戰機擊落,印度飛行員跳傘后未能逃出巴方之手。在海軍方面,印度已經出動艦隊北上,直逼巴方的卡拉奇港,巴基斯坦驅逐艦和潛艇已經待命,似乎隨時要發生“大戰”。
印巴互不相讓,事態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率先發表了態度。中國外交部今日專門就印巴局勢回答記者提問(下圖),中方的表態有四層意思:
其一,中方一直關注印巴局勢,對事態的升級表示擔憂。
其二,我們呼吁印巴雙方以大局為重,保持冷靜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行動。
其三,中方呼吁雙方通過和平的方式政治解決分歧。
其四,中方愿意和國際社會一道,為地區和平和穩定發揮作用。
中國外交部的發言,可謂鏗鏘有力。其主旨就是勸和促談,呼吁降溫。
當北京的聲音傳到南亞,印巴雙方都立即作出表態。雙方的表態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卻也有相似之處。
當地時間10日,印度外交部和軍方舉行聯合發布會。印度方面表示,巴基斯坦現在還在持續對印度西部邊境采取行動,印度方面不得不處于高度備戰狀態。印度接下來將會對所有敵對行動采取相應的反擊回應。但印度方面重申,他們“不會升級沖突”。
若把印度的話掰開了看,其實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指責巴基斯坦還不收手。第二是放狠話,說印度不是好惹的,接下來必須把受到的損失給巴基斯坦還回去。第三是印度也不想把事情鬧大。
根據參考消息的報道,10日上午,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達爾表示:“巴武裝部隊已保持高度戒備并做好充分準備,巴基斯坦絕不能冒任何風險,近期軍事回應是自衛措施。”然后,到了下午,達爾又說:“如果印度停止進一步襲擊,巴基斯坦將考慮讓緊張局勢降級?!?/p>
巴方的態度和印度基本是很相似。巴方先表明自己的軍事行動是為了自衛,然后說巴方軍隊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最后說巴方不想讓事態升級,前提是印度也是這么想的。
很明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表態,都表達了同一個意思:不想讓事態升級。不管雙方的訴求是什么,但雙方既然都有不升級沖突的意思,可以看出,雙方都不想打“大仗”。
那問題來了,巴基斯坦其實一直都比較克制,他為何今天突然下重手,下手之后又要緩和局勢呢?印度此前一直挑釁,今天為何“不會升級沖突”呢?
先簡略說一下巴基斯坦這邊,自4月22日克什米爾襲擊事件發生以來,巴基斯坦一直是“被動”的一方,他們呼吁調查襲擊事件的來龍去脈,但印度方面卻始終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對巴方施壓。巴方多次表態,愿意配合國際社會調查真相,可印度始終不配合。特別在5月7日空戰之后,印度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一直在加碼,巴基斯坦這才不得不發動“銅墻鐵壁”行動,對印度進行反擊。巴基斯坦說他們一直出于“自衛”目的,其實不無道理。
在和印度長期斗爭的過程中,讓巴基斯坦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不對印度下狠手,印度總覺得巴方好欺負。這就是巴方突然下重手的原因。但巴方打擊印度并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讓印度知道自己不好惹。因此,他打完之后立即呼吁為局勢降溫,這也在情理之中。
而印度則完全不同,印度雖然是克什米爾襲擊事件的受害者,但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貿然對巴方發動軍事施壓,還違反《印度河河水條約》,公然采取斷水的方式威脅巴方。說到底,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印度這么做是“不占理”的。但印度一直不聽國際社會的勸阻,想利用和巴基斯坦的矛盾來轉移國內注意力,持續用軍事大棒來展現“大國”實力,最終在失去3架“陣風”戰機之后,惱羞成怒,這才有了現在事態升級的局面。印度之所以要為事態降溫,出于三個原因:
第一,軍事挫敗的壓力。5月7日的空戰失利之后,印度或許以為是偶然,然而10日之戰,印度空軍再次折戟,“陣風”再失一架。這讓印度意識到,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并不能小覷。和巴基斯坦的這兩場戰斗,暴露了印度裝備體系落后、電子戰能力不足的弱點。印度試圖通過打擊巴方空軍基地等目標展示實力,但巴方反導系統成功攔截了導彈,印度6枚導彈誤落本土。巴方甚至出動戰機擊毀了印度一套S-400防空系統,這進一步削弱印度的軍事威懾。
第二,沒等到美國的支持。印度和美國在軍事上一直保持合作關系,不管是引進美國的軍火、還是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印度一直視美國為后盾。7日空戰之后,印度第一時間向美國做了情況說明,這也能看出印度需要美國為自己提供支持。然而,美國現在正在進行戰略收縮,根本無暇再攪弄南亞風云,這讓印度有些措手不及。特別是今天巴基斯坦發動“銅墻鐵壁”行動之后,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竟然說:印巴爭端和美國無關,強調美國無意直接干預。美國的這種態度,讓印度大失所望。沒有了美國的支持,印度很難說有完勝巴基斯坦的把握。
第三,國內經濟和政治壓力。由于關稅等問題,印度國內的經濟本就疲軟,現在受沖突的影響,印度盧比匯率下跌,外資撤離的風險上升。若沖突再升級,印度的經濟則無法支撐長期的軍事消耗。另外,印度國內的反對黨一直以印巴爭端來拆莫迪的臺,甚至要莫迪為7日空戰的損失負責,莫迪政府現在面臨極大的內部壓力。
綜上三個原因,軍事上不占優勢,內政上壓力極大,再加上美國不支持,讓莫迪政府沒有升級事態的資本和欲望。換句話說,若美國此時突然聲援印度,莫迪政府或許不會收手。因為以上三個原因如果缺少一個,印度方面肯定還會蠢蠢欲動。
既然印巴雙方都有意為沖突降溫,希望雙方都能付諸行動,為南亞的和平與穩定作出切實的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