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韓國人在東海深處造了個鋼架平臺,說是搞科研,實則搶經濟區。十三年后,中國用一張“防空識別區”地圖和一部“海警法”文書,不動聲色,直接扭轉了局勢。
海警船噸位三倍壓制、無人系統織網控場、法律文件鎖死邊界,這一整套操作,沒打一槍,卻讓韓方節節退。這不是戰術,是標準化“治理模型”。
回頭看黃巖島,中國同樣在升級管轄,“蘇巖礁樣本”,正在成為主權維護的新范式。
蘇巖礁不是“地盤”,是權力游戲的“試煉場”
2000年,韓國出手極快,用212億韓元在東海北部的蘇巖礁上建了個直升機停機坪鋼架平臺,冠名“離于島海洋科學基地”。
這是韓國單方面行動,不僅沒有經過國際協商,連最基本的邊界認定都沒確認。蘇巖礁是個暗礁,不具備陸地屬性,它不能構成島嶼,也不能享有專屬經濟區。
韓國此舉不止于科研平臺,而是試圖通過實地“建設—命名—管理”三部曲實現“事實控制”,這是它延續多年的海權擴張模式。
2012年3月12日,中國首次明確回應,指出蘇巖礁在中韓主張的專屬經濟區重疊區內,不具有領土地位。
這番表態,直截了當,鎖定爭議實質:蘇巖礁沒有主權問題,有的是“管轄與經濟區范圍的博弈”。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2023年實施的《海警法》,不僅明確了中國對專屬經濟區的執法權,還授權海警可對非法機構采取“拆除與驅逐”行動。
配合《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領海及毗連區法》,三部法律構成對蘇巖礁周邊的完整海權宣示網。
至此,蘇巖礁從韓方視角的“實際控制點”,變成中方事實控制下的“法律死角”。韓國人登上平臺看得見遠方的中國海警巡航,卻無計可施。這種變化,靠的是規則與執行力。
防區圖、海警船、衛星網,一場“無聲勝利”的技術總動員
2013年11月23日,東海防空識別區出臺,是蘇巖礁局勢轉折的起點。它不只是一次邊界申明,更是將空域控制權納入國家海洋治理體系的關鍵節點。
此舉在國際海洋博弈中并不常見,韓國起初判斷為“外交手段”,但很快發現,中國不僅發了圖,還派了機。
從2014年起,中國空軍在蘇巖礁空域多次開展“體系化”戰術巡邏,配合地面數據鏈,實現空中預警與反制能力常態化。
這片本無飛行規定的區域,突然間全網可視可控。韓國空軍雖偶有進入,但始終處于通報狀態,無法形成有效反壓。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該海域部署“海洋衛士系統”和多功能海況監測平臺,形成水面、空中、海底三維數據交叉控制。
從公開資料看,這一系統包含雷達預警、AIS信號跟蹤、北斗定位與遠程水文采集四套子系統。等于說,平臺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被誰盯著,但中國這邊的海事系統早已洞察其一舉一動。
而在水面之上,中國海警的動作更為顯著。根據資料,海警艦艇在蘇巖礁周邊的“六點航線”巡邏平均每周一次。每條航線覆蓋范圍接近150公里,最多可覆蓋韓方平臺3至5次航程。
巡航中多次通過無線電警告并記錄韓方非法行為,形成“數據+記錄+證據”鏈。如此重復執法,既形成威懾,也為法律后續操作建立依據。
2019年后,無人機系統進入該海域。基于國產多旋翼平臺,海警投放的小型偵察無人機在蘇巖礁周邊形成晝夜偵察網絡。
一旦有可疑接近或非法部署,可實現5分鐘內遠程錄像與數據回傳。更重要的是,這一網絡為后續執法提供了“全流程可溯源”依據。
韓國試圖以媒體、輿論、國際仲裁等方式反制。但在缺乏法律正當性與技術實控能力的前提下,所有主張都難以落地。
一邊是鋼架平臺,一邊是全天候海域態勢感知系統,誰更具持續性控制能力,一目了然。而所有這些操作背后,核心是“制度+技術”組合發力。
中方不走情緒路線,不喊口號,也不打武力擦邊球,而是用高度可重復的標準治理模型,實現海上利益的持續推進。
蘇巖模式”試驗成功,黃巖島迎來復制良機
黃巖島地處中沙群島,是海南省唯一一個露出水面的島礁。其地質構造為中國大陸架自然延伸部分,歷史上曾是元代“四海測驗”的測量點,明確納入中國主權范圍已有七百余年。
2024年11月10日,中國正式公布黃巖島領海基線。這意味著黃巖島周邊海域,包括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及大陸架,均依法具備主權或管轄權利。
《海洋法公約》規定,基線內水域等同陸地,外國船只不得任意通行。這一步,等同于將“蘇巖礁模式”從北方復制到南海,全面展開南海治理新版圖。
與蘇巖礁不同,黃巖島不僅有領海,還有可見的珊瑚礁、礁盤鏈條和澙湖結構。其礁盤全長約55公里瀉湖150平方公里,形成“半封閉式生物系統”,具備極高漁業與生態價值。
中方多次在該區域進行資源巡查、環境調查,并建立氣象與海況監測點,為后續管理做足鋪墊。
2023年以來,海警對黃巖島周邊實施定期巡視,海軍與漁政則同步展開綜合管控。無人系統部署逐步推進,包括水下攝像、數據采集與自動識別,初步形成“感知+反饋+干預”閉環。
蘇巖礁的經驗,在黃巖島得以完整展開。領海基線的確立,是法理基準;海警執法,是存在控制;技術感知,是態勢掌握;多部門協作,是能力統籌。
這一整套結構,可以標準化、流程化、長期化操作,為南海其他爭議島礁提供清晰路線圖。
菲律賓方面雖有試圖破局之舉,但無論是在法律文件上,還是在實際控制上,均處于劣勢。黃巖島逐漸由爭議點向治理節點轉化,其背后就是“蘇巖樣本”的實戰成熟。
當一整套模式從一個礁盤復制到另一個礁盤,從東海復制到南海,不動刀、不動槍、不動搖,一步步把紙上主張變成海上現實。蘇巖礁,不再是爭端現場,而是治理范式的起點。
參考資料:
今天,中國在南海劃了一道線.玉淵潭天.2024-11-10
全潛養殖水體達9萬m3!深遠海大型智能網箱“深藍2號”在青完.青島日報.2024-05-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