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色字關注“兵紛女聲”
讀完《小家燭火耀兵團——軍墾家風故事》中劉蔚老師的事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劉蔚老師的人生選擇與教育堅守,不僅是軍墾精神的生動詮釋,更如同一面明鏡,映照出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與精神境界。作為一名畢業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擁有教學經歷的師范生,從劉蔚老師的故事中,我深刻感悟到精神傳承、教育擔當與時代使命的深刻內涵。
三代傳承:以血脈為紐帶,鑄就精神豐碑
劉蔚老師出身三代革命家庭,祖輩墾荒戍邊的崢嶸歲月,將“報效祖國”的信念深植家族基因。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在劉蔚老師放棄內地高校優厚待遇、毅然投身兵團教育事業的抉擇中,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這種看似“逆行”的選擇,實則是對軍墾精神最深刻的傳承——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融入祖國邊疆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這份跨越代際的精神接力,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信仰堅守,更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三尺講臺:以赤誠為底色,詮釋教育真諦
在教育崗位上,劉蔚老師用行動踐行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她用真誠與專業搭建起師生溝通的橋梁,打破師生間的傳統隔閡,成為學生信賴的心靈導師。這些經歷啟示我,教育是一場溫暖的雙向奔赴,需要教育者以真心換真心。回想自己過往的教學實踐,雖也收獲過學生的信任與喜愛,但與劉蔚老師相比,仍有諸多不足。未來,我將以她為榜樣,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情感聯結,主動傾聽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成長困惑,不僅傳授知識,更幫助他們塑造健全人格。
時代使命:以堅守為力量,譜寫育人新篇
從老一輩軍墾戰士在荒漠中開墾綠洲,到劉蔚老師在講臺上播種希望,軍墾精神始終是支撐兵團人砥礪前行的精神脊梁。劉蔚老師主動承擔學校宣傳工作,創新教育傳播方式,通過新媒體平臺搭建家校社共育橋梁,展現了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開拓精神與創新思維。這讓我明白,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教育事業需要與時俱進的勇氣和主動作為的擔當,我們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主動擁抱變化,以創新思維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
站在教育事業的起點,我將從前輩手中接過精神火炬,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教育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以赤誠之心對待教育,以創新之力推動發展,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讓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學生的未來。(文萍)
▌本文來源:三師婦聯
編輯/徐彤彤 責編/王萌 張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