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唐不夜城五一期間擠到寸步難行,不倒翁小姐姐的視頻刷屏全網,每天游客超過 50 萬,五一假期接待 240 萬人次。
按理說,手握這種頂流景區的曲江文旅該賺得盆滿缽滿,結果財報一公開讓人驚掉下巴:2022 到 2024 年累計虧損 5.7 億,最近連 1600 萬股股票都被拍賣抵債了。網友都懵了:“流量全堆成山了,怎么還虧成這樣?”
一、流量頂流卻賺不到錢:游客來了,錢沒留住!
先算筆扎心的賬:2023 年大唐不夜城接待 4244 萬人次,結果全年收入才 6585 萬,平均每個游客只花了 1.55 元,還買不到一瓶礦泉水。
為啥?因為不夜城不收門票,全靠商鋪租金和小吃、文創這些二次消費回血,但2024 年上半年凈利潤只有 23 萬,連景區保潔阿姨的工資都快不夠發了。別人景區靠門票躺著賺錢,曲江文旅倒好,游客來了熱鬧一場,自己貼錢搞基建、付電費,妥妥的 “用愛發電”。
二、三大虧錢真相:模式再好,架不住“燒錢”啊!
為啥流量這么猛還虧錢呢?其實有三個大坑。
第一,模式看著聰明實則坑自己。曲江文旅主打“輕資產”,說白了就是幫政府管理景區,收點管理費。但 2024 年政府欠他們的應收賬款高達 8.13 億,其中 3.1 億還是自家母公司下屬單位欠的,相當于“兒子給爹打工,工資還得打白條”,現金流直接卡住了。
第二,成本高到離譜。景區運維成本占營收 25%,人工成本占 13%,2023 年養了 3739 個員工,比同行宋城演藝多 2573 人,一年多花 2 億工資。人浮于事,效率低得感人,相當于每賣 100 塊錢,25 塊都用來填日常開銷了。
第三,以前靠房地產補血的路走死了。早年曲江模式是 “景區帶火周邊土地,賣房賺差價”,但這幾年房地產遇冷,土地賣不動了,只能“借新還舊”撐著,結果控股股東因為 1.29 億債務糾紛,股票被拍賣了 4 次,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三、自救操作像“拆東墻補西墻”,效果感人
現在曲江文旅開始“斷臂求生”,先是賣資產,把大明宮遺址公園、山河景區的股權賣了,回血3.1 億填坑,但這都是一次性收入,賣完就沒了;然后瘋狂蹭IP,注冊“大唐不夜城”等13個商標,聯名賣礦泉水、出“盛唐密盒”盲盒,甚至搞劇本殺,想把流量變現,但這些副業收入杯水車薪。
五一還搞了“詩歌長安”主題活動,酒店、餐飲收入漲了30%,但一季度還是虧了4360萬,熱鬧過后還是虧,網友吐槽: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虧成二百五。”
四、靈魂拷問:免費景區模式還能撐多久?
這事背后暴露的其實是整個文旅行業的難題。
首先是免費模式的悖論:不夜城免費開放確實帶火了西安旅游,政府面子上好看,但企業沒錢賺,全靠財政補貼和土地收益撐著,一旦補貼減少或者房地產不景氣,立馬露餡。
其次是國企效率問題:對比民企宋城演藝60%的毛利率,曲江文旅只有30%,決策慢、成本高,游客來了錢卻賺不到,體制內的“大鍋飯”思維該改改了。現在專家建議引入民營資本、開發沉浸式付費項目,但網友擔心: “一旦收門票,游客扭頭就走,流量變‘流星’咋辦?”
大唐不夜城的燈火每晚都亮得璀璨,但曲江文旅的財報卻一片灰暗。這事兒說白了:流量只是表面熱鬧,真正賺錢得靠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如果一直靠“賠本賺吆喝”,就算手握再多頂流景區,也逃不過“越火越虧”的怪圈。畢竟,旅游不是做慈善,企業得先活下去,才能談詩和遠方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