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學生和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部官兵一起參觀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新兵連的日子是我最難忘的成人禮。”幾年前,跑步“喘著大氣、腳步虛浮”的大學生黃兵憑著一腔熱血應征入伍,靠著咬牙堅持和不斷訓練,終于把跑3公里的成績定格在了11分26秒。
如今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黃兵依舊記得剛入伍時有人問他的一個問題:“放棄學業(yè)去當兵,會后悔嗎?”4月29日下午,站在講臺上,他鏗鏘有力地回答說,“當穿上軍裝,在軍旗下莊嚴宣誓時,內(nèi)心涌現(xiàn)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那一刻,我知道要用熱血和忠誠詮釋新時代的青年擔當”。
同樣的人生軌跡,在不少大學生身上體現(xiàn)著。一年前,史國仕還是一名在大學攻讀無人機技術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畢業(yè)后,為了圓一個“軍旅夢”,他穿上了軍裝,成為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部的一名新兵。
“在訓練中,我體會到了一次次突破和進步帶給人的喜悅,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史國仕分享說,作為“降魔神兵”的一員,“我們?nèi)魏螘r候都可以不畏艱險,克敵降魔”。
這是一次關于理想信念的“青春與青春的對話”。
當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部共同開展了“賡續(xù)五四薪火 凝聚青春信仰”國防教育共建活動,70余名部隊官兵和在校大學生一起走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聆聽歷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付麗莎的帶領下,共同上了一堂大思政課。
2020年剛剛踏入大學校園時,黃兵和眾多新生一樣,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在實驗室里做課題,在教學樓里挑燈夜讀,在社團活動中釋放熱情……這些時光讓我感受到青春最純粹的奮斗和探索。”
來到大二,黃兵被學校懸掛的一幅征兵橫幅——“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點燃了參軍熱情。“想到熱播影視劇《戰(zhàn)狼》里的場景,我意識到,青春不僅可以在校園里綻放,還可以在軍營中書寫更加壯麗的篇章。”不久后,他如愿收到入伍通知書。
2023年9月,黃兵所在部隊承擔了第19屆亞運會和第4屆亞殘運會執(zhí)勤安保任務,他被分配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執(zhí)勤安保點。“當時哨位人員緊張,一個人每天每班需要站崗8-10小時,輪班倒的中間休息時間可能只有4個小時。”
就這樣經(jīng)歷了長達40多天,順利完成任務后,黃兵和戰(zhàn)友們通過交流得出了結論,“我們在這里默默奉獻,在崗位上堅定值守,為的是讓自己的熱血和青春揮灑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上,青春的價值就在于拼搏和奉獻”。
“大功一團”是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部的“代名詞”。在入伍的一年時光中,史國仕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發(fā)生的蛻變。他坦言,第一次踏入軍營時,心中充滿了興奮與緊張,陌生的環(huán)境也讓他感到不適應。
“雖然無法敘述最初訓練過程中的艱難,但我還記得每個周末清晨5點多的第一縷陽光和每個夜晚昏暗的燈光。如今,我不再為考核成績而擔心,奮斗帶給我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在史國仕看來,奮斗是青年擔當?shù)拇~。
他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拉動演練時,自己背著沉重的器材和背囊,每跑一步都汗如雨下。“當我想停下來休息一下時,身邊的班長會督促我快點,因為我們每慢一秒,人民群眾的危險便可能會增加一分。我們需要始終記住腦海中的任務,沖鋒在前。”
史國仕認為,無論選擇哪條道路,都要勇敢堅定地走下去。“大家在大學里珍惜時光,以知識為劍,劈開未知的迷霧,以創(chuàng)新為帆,在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而我們軍人將繼續(xù)在強軍路上砥礪前行,用熱血和忠誠守護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夢想。”
作為基層連隊的一名班長,謝萬能已經(jīng)奮戰(zhàn)在防化一線12年了,他“與各種防化裝備朝夕相伴,共同經(jīng)歷成長,共同勇闖毒區(qū),共同沐浴榮光”。
多年前,他也是在大一結束后,毅然決定報名參軍。新兵連生活結束后,他被分配到偵查專業(yè)擔任偵查員,主要任務是對毒氣進行偵檢,查明毒氣種類。“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危險,因為幾毫克的毒氣就可能致人傷亡。”為了練好看家本領,謝萬能每天在太陽下不斷練習穿防護服,反復練習偵檢動作,一次訓練需要幾個小時。
“防化兵是隨時與死神擦肩的勇士,關鍵時刻要敢于直面生死。”這些年來,他曾隨部隊前往天津港爆炸事故現(xiàn)場,也在新冠疫情暴發(fā)時,身著隔絕式重裝防護服率先進入北京新發(fā)地市場執(zhí)行任務。
實際上,每次執(zhí)行任務或者進行危險訓練時,謝萬能也會忍不住害怕。他坦言,“雖然我不敢告訴家人,但是看著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眼神,我早已顧不上害怕了。作為軍人,我們要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不懼生死,敢于沖鋒”。
這些年,他也獲得了不少榮譽和嘉獎。經(jīng)常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我只是一名普通士兵,有夢想就要敢于拼搏,有目標就要勇于付出,做就做到最好,練就練到極致。強軍的使命需要通過奮斗來實現(xiàn),我們以強軍為己任,將個人夢融入強軍夢,一定能收獲更加出彩的軍旅人生”。
在參觀活動中,當大家站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軍人臂章展示窗前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讀研究生聶素青告訴其他人,“我也有義務兵證”。褪下戎裝重返校園,她依然記得自己在報名參軍時寫下的入伍理由——“從小向往軍營生活”。謝萬能填寫的參軍理由是“到軍營中鍛煉自己”,黃兵的理由是“熱愛國防事業(yè)”。
很多大學生在軍營中完成了自己入伍時填寫的“個人理想”,但“遠大理想不僅是一個人的理想,而是一群人的奮斗目標”。談及遠大理想,付麗莎提醒道:“無論是理想信念還是遠大理想,一定不是遠在天邊、大而空的‘雞湯’,而是腳踏實地的實踐。”
她分享了自己在北京航天城體驗超重耐力訓練的感受,“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里,身體最多要承受8個G的過載”。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聶海勝就曾介紹,“這8個G相當于8個你自身的重量壓在身上,做訓練時我們的臉會變形,胸部會感覺到極度壓迫而呼吸困難,眼淚也會不由自主地往外流”。離心機內(nèi)部有一個紅色按鈕,只要按下就可以立即終止訓練。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曾提到,自1998年航天員大隊成立以來,沒有一個中國航天員主動按下過這一按鈕。
“楊利偉在自傳中寫到一個關鍵詞‘堅持’,他表示,當一件事堅持到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jīng)接近成功了。”付麗莎說,“遠大理想不單純是充滿文藝氣息的‘詩與遠方’,更多是背后的苦苦堅持和努力。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了一步又一步的跨越和成功,托舉的是中華民族的飛天夢,而不僅是一個人的夢想”。
“如今,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我們要講的不只是新時代的強大,還有新時代的‘難’。”當代年輕人要迎難而上,承擔起新時代重任。在付麗莎看來,“每個人在不同職業(yè)、不同崗位和專業(yè)領域中,做好自己每天的每一份工作,就是對新時代最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