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海軍新聞學會5月8日報道,美國海軍中將約翰尼·沃爾夫于周三明確表示,將在2026財年就新型潛射核巡航導彈(SLCM-N)做出關鍵決定,并預計于2034年實現交付。這一消息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國際軍事領域激起了層層漣漪。
SLCM-N計劃最早可追溯至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彼時美國提出這一計劃,意在強化自身核打擊能力。然而,2022年拜登執政后,提議取消該計劃,且未將其納入2023財年、2024財年及2025財年的預算申請中。如今,沃爾夫卻希望特朗普能將SLCM-N納入2026財年預算申請,其背后動機耐人尋味。他宣稱,這種導彈將為美國在遭受核攻擊時提供二次核反擊能力。
從美國國內政治生態來看,不同政黨執政時期對軍事計劃的調整,反映了美國內部在軍事戰略方向上的分歧與博弈。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對國際安全格局變化的焦慮。美國國防部代理首席副助理部長布蘭迪·范恩強調,隨著中俄朝三個核大國軍力的不斷增長,美國目前的核力量“還不夠”。這種論調,實則是美國為自身核戰略調整尋找借口,渲染所謂的“外部威脅”,以獲取國內對軍事擴張計劃的支持。
潛射核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有著本質區別。彈道導彈依靠火箭發動機,飛行軌跡相對固定,而巡航導彈則依靠噴氣式發動機,具有貼近地面或掠海飛行的能力,雷達難以探測,因而受到眾多軍事大國的重視。美國此次重啟SLCM-N計劃,主要目的是彌補“三叉戟”II D5的某些不足。“三叉戟”II D5雖性能卓越,但在某些作戰場景下,可能存在靈活性不夠等問題。而SLCM-N的出現,將為美國核打擊體系增添新的手段,提升其核威懾的多樣性和有效性。
點名中俄朝:美核威懾戰略的印太指向與潛在風險
美方此次直接點名中俄朝,并大肆渲染與核武器有關的話題,其意圖昭然若揭。在華盛頓眼中,中俄朝已然成為美國在核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特朗普提出SLCM-N計劃,要在10年內打造一款新型核巡航導彈,目的清晰明確,即通過強化核力量,鞏固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尤其是在印太地區對中國形成核威懾。
此前,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就曾表示,中國海軍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美國海軍依靠航母已無法有效對抗中國海軍,于是提出了使用“戰略核潛艇威懾中國”的構想。如今,沃爾夫在闡述SLCM-N計劃時,提及美國戰略司令部和美國印太司令部,這充分說明美方是有備而來,試圖在印太地區挑起核競爭。
美國的這一系列舉動,無疑將給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巨大風險。核武器作為極具殺傷力的戰略武器,其使用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美國在印太地區強化核威懾,不僅會引發地區國家的緊張和不安,還可能刺激其他國家采取相應的軍事應對措施,導致地區軍備競賽升級,破壞地區的戰略平衡。
以中國的潛射巡航導彈為例,中國擁有長劍 - 10潛射型,既能攜帶常規彈頭,也能攜帶核彈頭,射程大約在1500公里至2500公里之間,打擊精度非常高,且還有改進型,性能據說超過了俄羅斯的“口徑”和美國的“戰斧”。這表明中國在核力量發展上有著自身的規劃和節奏,并非如美國所渲染的那樣對其構成“威脅”。美國單方面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并采取針對性的軍事行動,是一種典型的霸權思維和冷戰思維的體現。
核力量對比:中美海基核力量差距與戰略平衡考量
在戰略核潛艇領域,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技術要落后美國一代。美國在戰略核潛艇的研發、建造和使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技術積累,其“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更是代表了當今世界戰略核潛艇的先進水平。而中國在戰略核潛艇領域雖然取得了顯著進展,但與美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然而,中國并非在核力量方面毫無優勢。在陸基戰略武器領域,中國遠超美國。尤其是去年試射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具有射程遠、機動性高、可靠性強等諸多優點。東風31AG的出現,有效彌補了中國海基核力量的不足,構建起了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增強了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
從戰略平衡的角度來看,中美兩國在核力量上應保持相對的穩定和平衡。核戰爭沒有贏家,任何一方試圖通過單方面增強核力量來打破戰略平衡,都將引發不可預測的后果。美國重啟SLCM-N計劃,試圖在印太地區強化核威懾,這種行為是對戰略平衡的破壞。中國應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繼續加強自身的核力量建設,提升核威懾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核裁軍談判,推動全球核安全治理,倡導構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核秩序。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