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推行國家機關普法責任制,是新時代全民普法的重要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近年來,通化市以提升普法質效為目標,以打造普法品牌為抓手,夯實工作基礎,搭建工作平臺,落實監督責任,推動“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落地見效,為法治政府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2024年10月,通化市司法局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評為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的單位。
完善制度機制,壓實普法責任。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責任制,將“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納入“八五”普法規劃,明確普法任務和工作要求,形成了責任明確、工作規范的普法責任體系,推動普法責任單位積極落實普法責任,構建起部門分工協作的“責任鏈”。
積極搭建平臺,創新普法載體。搭建網絡平臺,建設“通化市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臺”,上傳通化市各部門普法責任制內容和有關法律知識,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在線學習、考試,7年累計參學7萬余人次;搭建媒體平臺,聯合通化市融媒體中心開設《與法同行》節目,采用訪談形式,由全市“誰執法誰普法”責任部門業務骨干輪流擔任嘉賓,宣講法律知識,開展以案釋法,得到廣大聽眾的一致好評;搭建陣地平臺,推動建成集休閑娛樂和普法宣傳于一體的麗景法治文化公園、佟佳江法治文化廣場、平安橋法治宣傳長廊3處。五年來,依托法治文化陣地共開展宣傳活動80余次,參加人數達7萬余人。
注重分類指導,增強普法針對性。認真履行牽頭抓總職責,指導各部門自覺承擔普法主體責任,在履職過程中多形式、多舉措開展普法活動,取得良好預期效果。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組建法官宣講團,下沉社區、村屯、集市開展防范養老詐騙、防范打擊非法集資等主題式普法,運用法律知識為群眾“坐診把脈”“開方抓藥”,切實提高群眾防范“免疫力”。通化市氣象局利用“3.23世界氣象日”“5.12防災減災日”等契機進行普法宣傳,擴大氣象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覆蓋面,持續增強普法工作實效。通化市自然資源局通過市政務服務平臺等便民終端,向群眾宣傳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等部門法,讓抽象的法律更貼近生活,受到廣大群眾好評。
記者:夏珺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史林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