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場“別具一格”的“市集”在武漢亞心總醫院“上線”,涵蓋健康文創、非遺手作、有機食品、健康篩查等品類的眾多攤位前,涌入不少患者及家屬,他們均表示,看病的時候還能順便逛個街,感覺好“City”!這場聯動江漢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創益亞總·青春市集”公益活動,讓“煙火氣”與“健康療愈”有機結合,“破圈”的醫院文化推翻了充滿消毒水味的冰冷圍墻。
從藝術療愈再到跨界碰撞
自古以來,我國就不乏華佗、李時珍、白居易等文人醫者,以詩詞歌賦、書法繪畫記錄配方病理,譜人文關懷;放眼世界,更有諸如英國著名肖像畫家菲爾德斯的《醫生》,用畫筆描摹醫學“柔性”,傳達出醫患之間的性命相托……
因此,自2023年開始,武漢亞心總醫院便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醫療與藝術”進行了首次跨界融合。而今,這份“靈性交融”再次延展。
綠意療愈所·有機綠植“把春天帶回家”攤位前排起長龍,多肉、造型盆栽成搶手“人氣王”;手作鋪·串珠手鏈“定制你的幸運符號”攤位前閃光燈不斷,攤主把祝福具象化為飾品,成為走心的醫療文創;醫院各學科共同打造“健康補給站”,十多項免費篩查全天開放……
“藝術是對生命的宣泄,醫學是對生命的守護,彼此靈性交融、精神共振。”談及醫校互動,江漢大學設計學院黨委書記唐浪表示,以人為本關注“大健康”,不僅是身體的健康,更要從科學的角度通過藝術、人文傳遞更有品質、溫度的精神理念,建立人文關懷“新范式”!也為醫患設計出更多正能量。
“星星的孩子”攤位,從40多名自閉癥青少年患者的作品中,挑選出手工畫、櫻花餅等,通過市集售賣,讓這群孩子感受到勞動價值的肯定與尊重,帶他們走出自我的小小世界,感受到關注與溫暖。
醫患共同參與 文創詮釋健康
亞總醫務社工部聯合心血管內外科護理團隊引領15名心臟慢病家屬參加“寵媽新方式-—帶母親趕集”活動,為母親選一份心儀禮,助力醫學人文服務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身心雙重守護。讓70、80、90不同年齡段的母親們感受到量身定制的關愛,對戰勝病魔的信心更加堅定,笑容更燦爛。
專家義診區,來自心血管內外科、神經內外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骨科、中醫科等多學科的專家走出診室來“趕集”,現場解答健康疑問、提供一對一的健康咨詢篩查,對需要進一步就醫的提出建議,改變了嚴肅刻板的就醫環境,營造了相對寬松、充分交流的互動氛圍,“集市”讓就醫問診變得更充分、更輕松。
誠然,若將文化具象化,可以是文字、畫面、聲音,也可以是符合當代大眾需求的更多嘗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亞總黨總支書記、教務部主任周欣表示,國外很多醫療中心時常展示著醫護或患者創作品,繪畫、手作等,主題無不表達著對生命的熱愛。
國家衛健委也對人文醫學越發重視,作為構成醫療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來自患者的元素也能更多參與到文創產品中,同時又能成為回饋患者的專項善款,這件事就會變得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