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運楊柳的駱駝》寫作背景
公劉,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入伍為文化戰士,他立足于西南邊疆,懷著對偉大祖國的無限忠誠,對軍隊生活的無限熱愛,把詩歌都獻給邊防戰士,賦予軍旅生活旭日般明麗的光彩,反映了邊防戰士的時代風情。
公劉
1955年,他從邊疆軍區文化員,調任軍委總政創作員,工作地點變更了,創作題材也擴大了。當時,為了根治風沙災害,北方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詩人深入基層,面對一隊運楊柳的駱駝,他透過廣袤而枯索的大地,看到了一片蓬勃的生機,心中產生了北國變江南的熱切向往。于是,眼前情景、心中憧憬,兩種意象,往返沖蕩,詩情萌生,他便以駱駝為切入口,寫了新詩《運楊柳的駱駝》。
二、《運楊柳的駱駝》原文
大路上走過來一隊駱駝,
駱駝駱駝背上馱的是什么?
青綠青綠的是楊柳條兒嗎?
千枝萬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駱駝再從這條大路經過,
一路之上把柳絮楊花抖落,
沒有風沙,也沒有苦澀,
人們會相信,跟著它走準能把春天追著。/
1956、6、13,北京
采訪中
三、《運楊柳的駱駝》內容和結構賞析〔上〕
《運楊柳的駱駝》是一首改造沙漠、綠化祖國的頌歌。在眾多同題材的作品中,公劉牽來的這隊駱駝,特別引人注目,令人贊賞。
古往今來,駱駝稱“沙漠之舟”,跟它連在一起的,不是無盡的戈壁、可怕的風沙,就是忍饑受渴、仆仆風塵的商旅,總是和“荒漠孤寂”結下不解之緣。然而,詩人公劉牽來的駱駝,卻立意新奇,別開生面,擯斥了“荒漠、孤寂”,而選擇“柳條、春天”為旅伴,讓他們三位一體,由駱駝馱著柳條,去播種春天,播種生命,播種對祖國的愛和忠貞。這種選材與立意,是非同凡響的,而且又用新穎的構思,以所“見、問、答,想、信”的思維導勢,描寫意象,醞釀意境,寫得生動形象,和諧優美,是一首描寫綠化的佳作。
運楊柳的駱駝隊
這首詩為四行式自由新詩,全詩8行2節,2個層次。
層1、第1節、4行,詩人通過所見所問所答,實寫駱駝運送楊柳枝條去綠化沙漠。
詩一開篇,詩人即寫“所見”:“大路上走過來一隊駱駝”,這為故事的發展,提供兩個要素,地點和主角。接著,便寫“所問”:“ 駱駝駱駝背上馱的是什么?青綠青綠的是楊柳條兒嗎?”雖是詢問,卻是自問自答式的,自己心里清楚,只求對方肯定一下。這樣的問法,是問者自己有心事,他一見到“大路上走過來”的駝隊,就想到綠化沙漠的事,同時,在自答式的問句中,又用“駱駝駱駝、青綠青綠”的疊詞,帶著無限喜愛的深情,之所以要問,僅僅是滿足自己心中的熱切期望而已。
當然,詩人深情的詢問,也得到了深情的回答,牽駝的人們,人同其心,人駝同心,更是心懷綠化理想,所以,他們不僅給了是“楊柳條兒”的肯定回答,也用疊詞“千枝萬枝”,無限深情地延伸了問者“青綠青綠”的含義; 更加特別的,還點出故事的影響與意義,他們“要把春天插遍沙漠”,因此這個“所答”,揭示了駱駝及其牽駝人對綠化的深情和對祖國的忠貞一一
他們都是春天的使者,駱駝馱著楊柳條兒,其實就是馱著春天,他們走到哪里,就要把春天插到哪里,哪里就會變成沙漠的綠洲了,還有宏偉打算,他們立志要“插遍沙漠”,也就是要把春天插到沙漠的任何地方!如果這樣的愿望得以實現,那么,哪里還有什么春風不度的苦澀之地、戈壁沙漠呢?
這是駱駝〔含牽駝人〕的宏偉理想!因此,他們走到哪里,春天就在哪里生根落戶,哪里就“沒有風沙,也沒有苦澀”,只有“柳絮楊花”笑春風了。當然,這也是詩人的理想,于是一一
結構圖解
四、《運楊柳的駱駝》內容和結構賞析〔下〕
層2、第2節、4行,寫“所想所信”,詩人通過想像的植樹效果,虛寫第二年駱駝歸來的美好情景,并展示更加美好的愿望。
首先寫“所想”,緊承上節“駱駝和楊柳”兩個意象,詩人寫道:“明年駱駝再從這條大路經過,/一路之上把柳絮楊花抖落,/沒有風沙,也沒有苦澀”,這樣的三行詩,是聽到牽駝人的回答后,詩人想像的美好圖景。這個圖景寫得很浪漫,內容非常豐富,結果非常完美:一是他們按時完成了任務,“再從這條大路經過”,回來歸隊交差了;二是他們按質完成了任務,扦插的楊柳條兒都成活成林,綠化了沙漠了,當駝隊穿走柳林時,遍身都落滿了柳絮楊花,是載譽歸來、一身花香了;三是他們“一路之上”身上只有抖落的柳絮楊花的春天氣息,已經“沒有風沙,也沒有苦澀”了,這說明他們的成績很大,不僅綠化了沙漠,而且改造了沙漠,把春天扦插在沙漠了,現實意義是巨大的、歷史影響是深遠的。三層“所想”,描寫形象,表述生動,無枯燥之嫌,為末句“所堅信”鋪墊。
末句,“人們會相信,跟著它走準能把春天追著”,這是由主語〔人們〕十謂語〔相信〕十賓語〔跟著它走準能把春天追著〕,再加一個趨向狀語〔會〕,組成的一個完整的肯定陳述句,詩人這樣講,也表達三點意思,一是照應上節“所答”,使兩節內容緊密結合,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二是又緊承前三句“所想”,作延伸描寫,寫“所信”:“跟著它走,準能把春天追著”,一個“追”字,詩意盎然,內容雋永,畫龍點睛,揭示主題;三是把主題句放在“人們會相信”后,作為“賓語〔從句〕”,通過趨向謂語“會相信”,得到一次強化,突出主題,并照應上節,完美收篇。
沙漠植樹
五、《運楊柳的駱駝》的寫作特點
讀了《運楊柳的駱駝》,可以推想到詩人創作這首詩的情況:當他看到眼前走過的駝隊時,內心便產生了一種美好的幻想,并順著自己的思路,去審題立意,選擇材料,布局謀篇,因此,在短短的八行詩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選材非常精當,并把“駱駝、楊柳、春天”三個意象合理組合,沿著預先設計好的布局,從實寫“所見、所問、所答”,再到虛寫“所想、所信”的思路,從實到虛,著意渲染,讓一匹匹堅忍不拔的駱駝,馱滿青綠青綠的楊柳條兒,就像一塊塊移動著的綠洲,要到戈壁沙漠里去播種春天,于是,他們走到哪里,春天就在哪里生根落戶,哪里就“沒有風沙,也沒有苦澀”,只有“柳絮楊花”笑春風了,生動地傳達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積極向上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鮮活的美麗理想,必將會讓“人們會相信”:跟著它走,準能把春天追著。由此可見,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是構思精巧,想像豐富,意象鮮明,意境優美,富有哲理。
當然,詩人寫得這么好,意境這么美,前提是,他先賦予了三個意象的象征意義,讓他們統統都象征著生命的復蘇,象征著春天的到來,象征著堅忍不拔的植樹造林精神,象征著綠化祖國的宏偉理想,象征著對祖國的忠貞和摯愛,簡言之,象征著充滿希望的春天和未來的美好生活。
同時,這首詩多用疊詞,語氣親切,描寫細膩;動詞“抖落、追”都用得生動傳神,極見煉字功力,出色地描寫了一幅塞外春光圖。這首詩曾入選中學語文,還被譜曲而傳唱全國。陳存選2025、05、11
參資:百度百科《運楊柳的駱駝》。
公劉在安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