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必勝,中國必勝!對華貿易戰是美國挑起的,如今想要和中國達成所謂的關稅協議,又是美國發起的。
直白點說,美國根本就不是中國的對手。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美政府可以說是騎虎難下了,特朗普很想中國給個臺階,好讓自己體面收場。
5月10日的日內瓦會談,本質上是特朗普政府精心設計的壓力釋放閥。美方牽頭人財長貝森特在會談前夕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坦言:“我們必須先緩和關系,然后才能向前推進。”這種表態與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考慮將關稅降至50%”的改口形成微妙呼應。
當中國代表團帶著“不犧牲原則立場、不妥協核心利益”的18字箴言抵達日內瓦時,特朗普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顧問們咆哮:“不能讓中國看到我們后退!”這種政策撕裂在會談細節中暴露無遺。美方既要求中國擴大農產品進口,又試圖保留對華科技制裁,其邏輯被《華爾街日報》評為“21世紀的新重商主義笑話”。
特朗普政府的困境不僅在于經濟數據,更在于全球盟友的集體反水。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的表態堪稱歷史性轉折,這位曾對華盛頓言聽計從的歐盟掌門人,如今明確拒絕白宮,美國想要和歐盟,必須在關稅上做出讓步。且歐盟此前已經對外放出信息,不排除歐盟未來的貿易重心會轉移到東方。
對于特朗普而言,“體面收場”已成為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中期選舉的鐘聲已然敲響,6萬億美元國債將于6月到期,這些硬性約束讓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慮關稅戰的政治成本。
當下,美國共和黨內部“關稅硬核派”與務實派的博弈,讓政策轉向充滿不確定性。納瓦羅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關稅是必要武器”,貝森特卻私下向企業界承諾“供應鏈重構不會引發經濟衰退”。這種分裂在會談中表現為美方代表團的“精神分裂式”表現:既要求中國取消稀土管制,又拒絕放松對華為的芯片禁令。
面對美國的搖擺,中國展現出戰略定力。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問題,但前提是美方必須糾正錯誤的單邊主義措施”時,實際上已將皮球踢回美國半場。
這場被包裝成"轉折點"的談判,本質是華盛頓的"體面撤退請求"。
中美貿易戰持續至今,全球智庫和數據分析已形成共識:中國正以結構性優勢扭轉戰局!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完整產業矩陣,這種全球唯一的全產業鏈優勢形成"抗壓護城河"。14億人口孕育出4.6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級市場,消費對GDP貢獻率已達82.5%。即便對美出口減少30%,中國仍可通過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政策,在三個月內消化2000萬產能。
值得一說的是, 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受到了關稅戰的反噬。說的嚴重一點,美國企業一旦離開中國市場即失去技術迭代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