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巴基斯坦軍方以一場教科書級的精準打擊行動震撼全球。在代號“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中,巴空軍使用中巴聯合研制的JF-17“梟龍”Block3戰斗機,掛載中國制造的CM-400AKG超音速導彈,成功摧毀了印度部署于烏德漢普爾基地的俄制S-400防空系統。這實為全球首次實戰摧毀頂級防空系統。
這是全球首次公開記錄中由戰機發射導彈摧毀頂級防空系統的戰例,不僅打破了S-400的“不敗神話”,更凸顯了中國軍工技術的實戰效能。
巴方亮出鐵證,印度陷入戰略被動
5月12日,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系總局罕見公布了多張衛星圖像及攻擊現場視頻。圖像顯示,印軍基地內原本偽裝的3個S-400導彈發射組中,兩個發射車被徹底摧毀,現場留下明顯的彈坑和燃燒痕跡,僅剩一組完好。
巴方稱,此次打擊造成印軍直接損失達1.5億至2億美元,而CM-400AKG導彈的單發成本僅數百萬美元,性價比懸殊。
印度雖然極力否認S-400受損,但國際軍事觀察家普遍認為,巴方在5月12日提供的圖像證據鏈完整,且此前巴軍公布的“陣風”戰機殘骸等戰果均被證實可信。
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印度防空體系的脆弱性,更令其耗資55億美元采購的5套S-400系統聲譽掃地。
“梟龍”突防戰術:電子壓制+飽和打擊
此次行動的關鍵在于“梟龍”Block3戰斗機與CM-400AKG導彈的協同作戰。根據巴軍方披露的細節,打擊過程極為精彩,可分為三個階段:
1. 電子戰癱瘓雷達:巴軍首先對印軍S-400的雷達系統實施高強度電子干擾,導致其探測能力大幅下降,屏幕“滿屏雪花”無法鎖定目標。
2. 反輻射導彈開路:梟龍發射MAR-1反輻射導彈,精準摧毀S-400的雷達車,切斷其“眼睛”與指揮中樞。
3. 超音速導彈致命一擊:隨后,CM-400AKG以彈道式俯沖軌跡突防,末端速度高達5馬赫,在極短反應窗口內飽和打擊發射車。其高空彈道模式使S-400攔截彈難以有效追蹤,最終兩輛發射車及8枚攔截彈被毀。
CM-400AKG導彈我國航天科工在鷹擊12導彈基礎上研制的一款外貿型導彈,鷹擊12導彈也屬于我國鷹擊系列導彈中的老舊型號,CM-400AKG導彈也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高超音速武器,但其突防能力據說也能達到5馬赫,遠超傳統亞音速導彈。該導彈射程達290公里,采用“發射后不管”技術,可獨立鎖定目標,極大提升了打擊效率。
S-400為何“神話破滅”?體系漏洞與戰術失誤
S-400作為俄制頂級防空系統,理論上可攔截彈道導彈和隱身戰機,但此次實戰暴露兩大缺陷:
設計局限:S-400更擅長應對高空高速目標,對超低空突防和電子干擾下的超音速導彈防御效能有限。
印軍部署失誤:印度未按俄方標準將S-400部署于縱深防御區,且缺乏電子戰支援和預警體系協同,導致系統孤立無援。
此外,巴軍“梟龍”Block3的先進性能不容忽視。該機配備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260公里)和霹靂-15E超視距導彈,結合數據鏈與預警機形成“空中狙殺鏈”,在體系化作戰中壓制了印軍的單機優勢。
國際影響:中國軍工“實戰廣告”效應凸顯
此次戰果被視為中國外貿武器的“最強廣告”。CM-400AKG與“梟龍”的組合證明了中小國家通過“不對稱戰術”對抗強敵的可行性,或將推動更多國家轉向中國裝備。阿塞拜疆、緬甸等國已采購“梟龍”Block3,而中東、非洲等地區訂單亦在激增。
印度則陷入戰略困境:若承認S-400被毀,將動搖其“軍事強國”形象;若繼續否認,則難以解釋停火請求的倉促性(巴方稱印度兩次主動提議停火)。無論結果如何,南亞軍備競賽已進入新階段——印度加速生產“布拉莫斯”導彈并尋求五代機,如美國的F35和俄羅斯的蘇57等第五代隱身戰斗機很可能會成為印度軍方的采購目標,而巴基斯坦或進一步引入我國殲-35隱身戰機,未來的印巴沖突或將升級至隱身對抗時代,再現我國武器與美國俄尖端武器的精彩對決。
這場“梟龍”對決S-400的戰役,不僅是技術與戰術的勝利,更揭示了現代戰爭中體系協同與電子戰的決定性作用。中國武器的實戰表現,正在重塑全球軍貿格局,而南亞的硝煙,或許只是新一輪軍事變革的序幕。
消息來源:光明網5月11日報道《巴基斯坦出動“梟龍”戰機摧毀印度S-400防空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