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年前的 5 月 6 日,美國頒布了《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針對某一族裔移民的排斥法案,直到 1943 年才被廢除。
在《排華法案》135年后的5 月 5 日,美國使館簽證處在微博發布“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學生簽證申請服務已經階段性恢復”的消息。在微博中,美國使館簽證處將申請赴美簽證的中國學生比作“想出去玩耍的狗狗”,但在引發批評后刪除微博。
微博寫道,“春暖花開,你是不是像這只狗一樣,迫不及待想出去玩耍了呢?”在這條微博的視頻中,一只小狗正試圖翻閱圍欄。
美國使館將申請簽證的中國學生比作“迫不及待想出去玩耍的狗狗”,激怒了中國網友。
報道稱,很多網友認為,這一比喻帶有貶義和種族主義色彩,或是在嘲笑中國學生。在大多數的中國習慣語中,“狗”這個字是含貶義的,例如“舔狗”“人模狗樣”“狗仗人勢”“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當地時間 7 日報道,美國駐華大使館一名發言人解釋稱,微博本意是輕松幽默的,但當他們發現這條微博違背了想傳達的本意后,隨即將其刪除。使館發言人補充稱,“我們對所有中國人都懷有最深敬意,包括中國學生。如果有人被冒犯,我們為此道歉,那絕非我們的本意。”
另據路透社報道,一位網友寫道,“在美國文化中,狗基本上具有積極的含義,但在中國文化和成語中,它們大多是消極的。”報道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根據國際教育交流中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統計的數據,2019-20 學年,約有 37.2 萬中國學生占國際學生的 35%,幾乎是占比第二高的印度學生的兩倍。
近年來,美國國內針對華裔的暴力犯罪事件頻發,美國社會的排華情緒不斷升溫。就在不久前,美國舊金山一名 75 歲的華裔老太無故遭人襲擊,老太持木棍反擊,將偷襲男子打到躺擔架上送院。還有紐約一名 75 歲的華裔老婦被無故攻擊,鼻梁被打斷。更令人發指的是,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市一名 67 歲的亞裔女性遭到性侵。
特朗普上任后,針對留學生的政策堪稱 “大刀闊斧”。近期,美國多地有大量國際學生在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信息系統(SEVIS)中的記錄被突然刪除,導致這些人員失去合法身份或被吊銷簽證,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危險。據《華盛頓郵報》分析,自 1 月 20 日以來,至少有 4700 名國際學生在毫無預警、沒有任何解釋的情況下,突然失去了 SEVIS 合法記錄。
據美國媒體報道,當地時間 4 月 11 日,美國國務院正在手動終止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IS)的記錄,并且尚未通知大多數大學或學生他們的簽證已被取消。目前,尚不清楚簽證被取消的學生是否必須立即離境,還是可以留下繼續學業。這場政策變動引發了眾多國際學生的恐慌。而在這些受影響的學生中,中國籍學生占比頗高,據香港《亞洲時報》4 月 19 日整合的數據,過去一個月間,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吊銷的逾千名國際學生簽證里,中國籍學生占比逾六成 。
面對這一情況,多起訴訟紛至沓來。在 4 月 25 日加州北區聯邦法院一場聽證會上,司法部律師伊麗莎白?庫蘭透露,政府將暫時恢復部分被撤銷合法身份的國際學生記錄(SEVIS),并制定新的標準,用于未來終止留學生身份的程序,新的政策標準將很快公布。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同時強調,仍保留在這些學生的身份重新激活后,因違反移民法等原因再次終止其身份的權力。此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頂尖學府的四名中國學生已對美國政府提起了訴訟,主張美國政府未提供任何通知、聽證或證據,僅憑模糊的國家安全理由終止身份,其武斷且反復無常的行政行為違反了美國《行政程序法》及憲法修正案保障的正當程序和平等保護原則 。
如今,美國社會對華裔的歧視和偏見依舊存在,美國使館此次將中國留學生比作狗的行為,正是這種深層歧視心理的體現,即便其道歉,也難以抹去這一侮辱性比喻帶來的惡劣影響,更無法改變美國國內排華的現實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