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布民意調查報告稱,臺灣地區民眾對美國整體的態度正在惡化,對美國的信任度急速下滑。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認為美國“非常正面”“正面”的臺灣民眾比例,從去年7月的54.3%下降到33.5%,降幅達20.8個百分點。被問及在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后臺灣是否比以前更安全時,有37.1%的受訪者不同意,28%表示非常不同意。民意調查是社會民心動向的晴雨表。
事實上,“疑美”“疑賴”并非始自今時今日。早在蔡英文執政時,美方強迫臺灣開放“萊豬”、對所謂臺美經濟合作口惠而實不至等做法,已令島內社會看清美國自私自利、民進黨當局“唯美是從”的罪惡嘴臉。在賴清德選舉時,“疑賴論”與“疑美論”一度達到峰值。
看起來,臺灣社會“疑美”“疑賴”,疑的是美國不可信、賴當局不可靠。歸根結底,是臺灣社會已經認識到,“臺獨”不可能。賴當局再怎么折騰,也無法改變“臺獨”是絕路、統一擋不住的結果,“倚美謀獨”玩不轉。
美國海軍E-2D“先進鷹眼”艦載預警機(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稱,盡管臺軍方近年來不斷尋求對美軍購,不過最近卻傳出臺海、空軍意向購買的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和E-2D預警機,被美方以“不符合不對稱戰力”的理由拒絕出售。 由于美國方面此前向臺灣當局下達了提升軍費預算的需求,而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也宣誓稱要將軍費提升至島內生產總值(GDP)的3%,為此臺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及軍方也制定了多項武器裝備采購計劃。
盡管近期美國在對華關稅問題上高掛“免戰牌”,但在軍事領域上的挑釁動作卻變本加厲。在這段時間里,美國與菲律賓接連舉行多場軍演,不但首次在演習中拋出“保護菲律賓”的口號,甚至還將美菲聯合軍演課目擴大到軍事干涉臺海局勢的維度,擺出一副要在南海和臺海等區域與中方“死磕到底”的架勢。由此可見,美國在關稅戰方面玩不過中國,希望通過軍事層面“找補”。要知道,臺海問題本身就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問題,美國歷屆政府都將此當成鉗制中國的最佳工具。
特朗普(資料圖)
據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新臺幣近日劇烈波動,5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4.5%,來到29.672元。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聲稱,這波新臺幣升值主要是外匯市場預期心理所造成,美臺之間的談判,不會提及匯率議題,有心人士不要再刻意散布不實訊息。但實際上,韓元兌美元也顯著升值,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坦言,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和地區施加壓力,要求其貨幣升值,是造成這波亞洲貨幣匯率上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應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對等關稅,賴清德日前提出所謂零關稅、擴大采購美國產品、增加對美投資、承諾消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等四個因應策略。新臺幣近日連續大漲,被質疑與臺美貿易談判有關。臺灣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認為,臺灣地區主要靠出口貿易,新臺幣大幅升值,會影響到出口商競爭力,減少商品制造需求,因為新臺幣大幅升值,在臺灣地區購買美國貨價格變便宜。但價格降幅,是否會超過美國對臺所課的關稅稅率,至今島內民眾無從得知。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要是美國真走上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這條路,最后誰更吃虧呢?專家們看法不太一樣。樂觀的認為,中國經濟雖然大,但對外依存度也不低,尤其是能源和高端芯片,制裁到位能讓中國疼好一陣子。但悲觀的就覺得,美國這么搞,最后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202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高達6900多億美元,中國還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要是制裁中國,自己企業也得跟著倒霉。比如蘋果、特斯拉這些巨頭,生產線都在中國,制裁一來,股價肯定得跳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