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施行,有不少城市借著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的契機,開始嘗試“旅游登記結婚”新業務,打造“領證新地標”,將婚姻登記部門遷入歷史保護建筑、公園等熱門景點。
近日,黑龍江戶籍的于先生和白女士,在浙江省桐鄉市婚姻登記中心領到了結婚證。這不僅是浙江省頒發的首對“全國通辦”結婚證,更是新條例實施后全國誕生的首對“全國通辦”結婚證。
在上海市虹口區婚姻登記中心甜愛路分中心,有不少新人都是外地戶籍。
上海市虹口區婚姻(收養)登記中心副主任 郁菁:有許多新人特地從外省趕來,還有一些平時工作生活在上海,但此前因為戶籍限制無法在這里登記。
上海市虹口區民政局副局長胡劍峰介紹,新政施行后,在上海工作、生活甚至短暫停留的居民,憑身份證就近辦理婚姻登記,政策惠及面大幅提升。
胡劍峰:我們還特地提供了一個視頻連線的服務,讓新人在全國各地的親友都能夠及時地、同步地體驗到我們現場甜蜜的氛圍,分享他們幸福的喜悅。
“全國通辦”首日,上海全市17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婚姻登記1673對;其中,“全國通辦”462對。
眼下,上海也正積極打造婚姻登記新場景。部分婚姻登記機關遷入歷史保護建筑、公園、甜愛路等甜蜜地標。郁菁表示,不同于傳統的婚姻登記辦事大廳,甜愛路的登記中心是以上海特色的石庫門理念來設計的,在登記中心里也布置了許多油畫、燈飾等,方便新人打卡拍照。
在江蘇南京,為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扎實推進婚俗改革,玄武區響應民政部婚姻登記進景區的要求,積極推進玄武湖景區內的玄武區婚姻登記處建設。
玄武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王瑤介紹,玄武區婚姻登記處選址在玄武湖公園環洲,整體建設以“園林+婚俗”為特色。
王瑤:內部設置了結婚登記室、新人的妝造室,還精心打造了中式與現代風格的兩個頒證廳,為新人提供不同風格的頒證服務。并且在戶外還布置了許多充滿浪漫氛圍的打卡地,有定制化的結婚證造型的拍照裝置,滿含美好祝愿的愛心布景。
王瑤表示,新建成的玄武區婚姻登記處,將與去年建成的金陵浪漫中心結婚登記點雙向聯動,為新人們提供更個性、更溫馨的婚姻登記服務體驗。
江西吉安的吉州區將婚姻登記辦證點設立在國家4A級旅游景區“釣源古村”中,吉州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賈玉娟介紹,今后將根據新條例的便民利民要求,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營造更浪漫的結婚登記氛圍。
婚姻登記新規施行以后,新人們旅游也可以登記結婚了,這一變化對不少新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江先生:我身邊就有一個小伙伴在玉龍雪山腳下辦了一個非常浪漫的訂婚儀式,我看了也是非常的羨慕。但是他回來之后告訴我,這次訂婚還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夠直接拿結婚證。現在婚姻條例修改之后,我們就可以直接邊旅行邊婚姻登記了。
姚女士:不同的地方的風俗習慣也不一樣,選擇旅行婚姻登記能夠巧妙地化解雙方家庭,因地域、風俗習慣產生的分歧,還能節約成本,享受甜蜜的二人世界。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旅游大數據中心主任鐘櫟娜認為,婚姻登記是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甜蜜經濟可以激活客流,但不一定適合所有城市。
鐘櫟娜:結婚是人生很重要的事情,領證、拍照、宴請、度蜜月,有一個非常天然的打包體系,如果能夠串到一起,是一個非常好的甜蜜經濟。我們講文旅的新風口,其實是一件產業鏈上的事情,從儀式感到產業鏈,是需要有轉化的,可能只有一些城市才可以。
在鐘櫟娜看來,想要抓住旅游登記結婚的風口,除了打造空間場景和景點,提升服務、文旅資源互通需要同步進行。
鐘櫟娜:涉及服務,比如說我們在拍照的時候攝影扎堆、交通擁堵或者配套太貴,反而容易造成一些口碑的反噬;涉及文旅就會涉及運營,精細化的運營是很重要的;還是要提煉出來一些文化的符號,要不然很容易被復制掉,要有地方的品牌;要把儀式感往產業鏈條去延伸,比如結婚證是不是可以作為當地旅行的VIP通行證,讓新人能夠在本地至少留宿一晚。這樣才可以把領證登記游變成從法律的服務場景到沉浸式的消費鏈,最后再形成城市的甜蜜品牌資產。(央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