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讓無數“心往高處走”的人才翹首以盼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報告新鮮出爐,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強榜單一一亮相!
芳心暗動的人才,自然能夠從這份名單中看到未來的去向、夢想。
濟南表現相當耀眼!
首先,山東省共有10個城市上榜,濟南在全省排名首位。
其次,在北方城市中,除了北京之外,濟南可謂是北方城市的引領者,“北方人才看濟南”著實不虛。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又一次進步了的濟南在全國排11名,距離前十只有一步之遙!
有人不禁要問,連續多年排名穩步上升的濟南,在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的方陣中,何以沖勁十足,成為人才的“心頭好”?
島主認為,這份榜單藏著三大秘密。
一
產業態勢夠旺才行
這份權威《報告》定義人才吸引力指數主要有六個維度,分別是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凈流入占比、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凈流入。
這六個維度,全是讓人才說話,所有城市只有被評頭論足的份兒。
既然是人才來投票,那第一選項當然是這座城市的宜業性如何。
面對就業壓力和生存需求,找到一份心儀的好工作才行!
面對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要有成長的平臺和沃土才行。
一句話,產業態勢足夠旺的城市才有吸引力,這是人才的理性投票!
就拿“前十”來說,依次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蘇州、武漢、無錫,大都是長三角、珠三角的熱門城市,而且此次排名與上一年度的排名一模一樣,地位十分穩固。
其穩固的第一原因就是產業的實力強、創新力強、生產力強。
排在第11位的濟南伸手就能摸著前十名的守門員——無錫,兩者非常具有可比性。
無錫能連續兩年躋身前十,靠的是人才凈流入較穩定,主因是物聯網、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迅速,且與同梯隊城市相比,工作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較小等。
對比一下無錫與濟南,簡直不要太像!
濟南甚至在很多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
從門類上看,濟南是少有的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城市,包括41個工業大類和31個制造業大類。
從布局上看,濟南人工智能、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裝備等標志性產業鏈正崛起成峰,打造了人才集聚的產業集群,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總量近33萬人。
從創新上看,濟南先后落地13家中科系院所,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20家、省重點實驗室12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81家,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總數突破8500家,駐濟高校52所。濟南綜合科技創新指數連續五年居全省首位,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強中居第31位。
從行業上看,在空天信息領域濟南已打造各類創新平臺87個;在集成電路領域已集聚80余家相關企業,初步形成集“設計—制造—封測—應用—支撐”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生態;在量子科技領域先后建設了國際上最早的面向實用化的“濟南量子通信試驗網”和中國首個商用量子保密通信專網,并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在智能制造領域建造出全球最大直徑智能盾構機“山河號”,研發出山東首臺人形機器人“行者泰山”,鍛造出“世界第一環”的整體環軋鋼……
產業態勢旺,人才來了有事業平臺、有似錦未來,這就是濟南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多年來穩步提升的硬實力支撐。
二
政策體系夠好才行
濟南產業不錯,那么政策是否“宜人”呢?
一座城市對新人是否友好,是人才選擇城市的第二選項。
人才政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邀請函,人才對政策的投票,算是知性投票。
濟南,有一顆雄心,那就是力爭“人才政策在國內同類城市中始終保持比較優勢”。
這顆雄心需要真金白金的強大支撐。
于是,濟南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會戰略,深入踐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全力構筑“天下泉城、人來無憂”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務體系,聚焦人工智能、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裝備等全市標志性產業鏈,構建涵蓋頂尖人才、產業領軍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行業領域人才的全鏈條人才支持體系。在全國率先創新推出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體育、新就業形態、網絡安全、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細分領域高層次人才認定辦法,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于是,濟南按照“更有效、更精準、更具針對性”的原則,時時對標外地先進城市,每年動態優化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為廣大人才來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全面保障。
于是,濟南立足城市特色優勢,堅持錯位發展理念,持續打造“我在濟南剛剛好”城市人才IP,讓人才站C位、當主角,看到濟南貨真價實的最大誠意、最實舉措、最優服務。
濟南的努力,成效怎樣?
去年12月,《山東省濟南市:打造“天下泉城、人來無憂”服務體系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作為山東省唯一典型案例,獲評中國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30佳,也是市域改革案例中全國唯一涉及人才工作改革的案例。
好的政策體系,讓人才與這座城市的交往不費勁、不勞心、無后顧之憂,人才何樂而不來?
三
生活品質夠高才行
島主認為,除了宜業、宜人之外,宜居應是人才選擇一座城市的第三選項,也是人才對城市的一項感性投票。
在前十方陣中,杭州、蘇州、南京、成都,都是環境美、宜居之城,恰與濟南相同。
南京的高校32所,人才對城市熟門熟路,有信任度,恰與濟南相似。
無錫的物價、房價不高,生活成本低,恰與濟南相像。
濟南美麗嗎?
唐朝人說,“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宋朝人說,“濟南瀟灑似江南”;
清朝人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當代人說,“我在大明湖,遇到夏雨荷,看到超然樓”。
濟南暖心嗎?
近年來,濟南不斷創新引才模式,建立完善“一節一賽、一會一禮、一校一行+海右人才傳播矩陣”“6+1”人才招引體系——
在6月12日至7月12日舉辦“海右人才節”;
連續7年舉辦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
每年3月20日、9月20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固定舉辦中國·濟南高層次人才招引大會;
每年6月舉辦“大學生畢業典禮”、9月舉辦“大學生開學典禮”,書記、市長分別出席致辭;
創新發展校友經濟,躋身全國校友經濟發展六大高峰城市;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每年舉辦“才聚泉城高校行”和“海右人才駐濟高校行”;
搭建集“人才發展藍皮書、《走向世界》海右人才???、海右人才公眾號”等于一體的海右人才傳播矩陣,進一步加大人才吸引力和影響力,加速釋放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效能。
全國11名的排位,濟南實至名歸。
看一看人才的凈流入吧。
2024年,濟南常住人口增速翻倍提升,新增青年人才超過15萬人,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87.5萬人。
看一看人才的友好度吧。
濟南連續3年獲評“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選2024年“全國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國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位列《中國城市新質人才競爭力指數2024排名》第15位。
“我在濟南剛剛好”,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宜業的感受、宜人的感悟、宜居的感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