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公告,啟動名為“返鄉計劃”的移民政策,旨在鼓勵非法移民自愿離開美國。根據白宮聲明,該計劃為非法移民提供了兩種選擇:
一是自愿離境:通過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開發的應用程序“CBP Home”申請離境,可獲得政府資助的免費航班、1000美元經濟激勵(即“離境獎金”),以及缺乏旅行證件者的出行便利。
二是強制驅逐:拒絕自愿離境的非法移民將面臨更嚴厲的執法措施,包括立即驅逐、移民罪起訴、監禁、罰款,甚至薪資扣押和個人財產沒收(如房屋和車輛)。
特朗普政府聲稱此舉旨在減少每年因非法移民產生的“超過1500億美元的公共開支”,并強調自愿離境比強制驅逐更“體面且成本低廉”,平均每人費用可降低70%。
國際社會是如此看待美國這一“新政”的呢?
盡管政府將“返鄉計劃”包裝為“體面選擇”,但移民權益組織與專家指出,該政策存在嚴重誤導性:
特朗普聲稱自愿離境者未來可能“合法重返美國”,但智庫研究員阿倫·賴希林-梅爾尼克指出,自愿離境者將面臨更復雜的法律障礙,甚至可能因離境記錄被永久禁止入境,構成“陷阱”。
移民需通過“CBP Home”應用程序申報離境,但該程序原是拜登政府用于庇護申請的渠道,被特朗普政府強行改造為“離境工具”,缺乏清晰的流程說明和權益保障。
類似的自愿遣返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失敗。例如,2011年一項研究顯示,全球120多個“獎勵自愿回國”項目中,多數未能顯著減少非法移民。
強制驅逐措施可能導致家庭分離、社區恐慌,甚至誤捕合法移民。此外,移民權益組織警告,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可能濫用職權,利用虛假搜捕令進行執法。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一貫被批評為“種族優先”。盡管政府宣稱打擊“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但實際執法中,拉丁裔等少數族裔成為主要目標,而白人非法移民未被同等對待。此次政策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立,移民密集的加州、得州等地已出現抗議活動。
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屢遭司法挑戰。
華盛頓州聯邦法官曾裁定特朗普廢除“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違憲。
截至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已面臨超過200起訴訟,涉及移民、關稅等領域,司法與行政對立加劇了美國政治混亂。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更多是特朗普兌現競選承諾的政治表演,而非切實解決移民問題。
盡管政府宣稱“驅逐100萬非法移民”,但實際執行效率低下,單日最大抓捕量僅1179人,遠低于目標。此外,政府急于推出“自愿遣返”是因為強制驅逐成本高昂且難以達成目標,試圖通過經濟激勵掩蓋政策失敗。
所以,特朗普的“返鄉計劃”以“自愿選擇”為名,實則通過威逼利誘迫使非法移民離境,其背后是種族偏見、法律漏洞與政治算計的混合。盡管政府聲稱此舉旨在節省開支,但其合法性、人道后果與社會代價已引發廣泛質疑。這一政策不僅未能解決移民問題的根源,反而加深了美國社會的分裂與不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