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光平
5月10日,一場備受全球矚目的中美關稅談判在瑞士日內瓦科洛尼區一座豪華別墅內展開,這場持續8小時的會談,如同一場充滿懸念的大戲,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會談結束后,美國財長貝森特眉頭緊鎖,匆匆鉆進防彈車的畫面被記者捕捉;幾乎同時,華盛頓凌晨3點,特朗普在社交平臺迫不及待地宣稱談判取得“重大成功” ,雙方“建設性”“全面重啟”對話。然而,真實的談判局勢究竟如何?
會談開場前,特朗普雖釋放出關稅緩和的信號,稱愿意降低關稅與中國接觸,但在中國看來,這一信號既缺乏誠意,又充滿不確定性。此次談判,雙方帶著145% vs 125%的高額關稅籌碼入場,被瑞士通訊社稱為“全球經濟最昂貴談判”。特朗普在談判尚未結束時,便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會議成功,討論眾多事情并達成許多共識,還希望中國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但截至當時,中國并未對會談發表任何結論,外界只能靜待11日會談結束后中國的通告。
從中國的立場來看,不會對單次會談抱有過高期望。此次會談本質上并非真正意義的關稅談判,而是雙方劃定底線,避免關稅戰進一步升級為熱戰的重要溝通。特朗普此舉,更多是想借會談虛張聲勢,安撫金融市場,為美國國債續約爭取有利條件。畢竟,截至5月10日美國市場收盤,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三十年期收益率并未遠離預警線,美國金融市場的壓力可見一斑。
關稅無疑是特朗普政府談判的主要籌碼。特朗普曾宣稱“80%關稅很合適”,但中國學者信強當場戳穿,指出30%關稅就能讓企業無利可圖,美國此舉猶如“用屠刀換菜刀”。事實上,若沒有關稅這一籌碼,美國在談判桌上將無牌可打。但關稅也難以長期維持,時間一久,美國自身經濟也將深受其害。中國的策略則是“以靜制動”,先讓關稅維持現狀,待美國無法承受關稅對經濟的傷害時,自然會降低關稅,重回談判桌,甚至付出更多代價尋求中國幫助其擺脫經濟困境。
除關稅外,特朗普團隊還試圖在臺灣問題和印度對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上營造談判籌碼。但中國明確表態,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美國拿來做利益交換。而印度的軍事行動也以失敗告終,莫迪精心策劃的行動被巴基斯坦用殲10戰機挫敗。
值得一提的是,深夜的“推特治國”暴露了美方的焦慮。特朗普在談判尚未結束時搶先宣布“全面重啟”,復旦大學教授宋國友分析,這是白宮慣用的話術陷阱,試圖制造既成事實倒逼中方讓步。不過,中國代表團反將一軍,連夜修改行程,臨時增加與世貿組織總干事的秘密會談,展現出高超的外交應對策略。
隨著5月11日日內瓦晨曦的到來,瑞士經濟部長帕爾默林透露,雙方可能達成“90天關稅豁免期”的臨時停火協議,但他也無奈苦笑,稱這不過是“給癌癥病人吃止痛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美國媒體也不得不承認,此次關稅戰最好的結果,就是雙方將關稅降低至原有水平,這意味著美國策劃的關稅訛詐徹底失敗。而且,即便關稅降低,美國經濟困境也難以扭轉,美債問題也不會因中國降低關稅就出現大量買家。美國若想擺脫經濟困境,挽救全球經濟,就必須付出巨大代價和利益給中國。
這場中美關稅談判,不僅關乎兩國經濟利益,也牽動著全球經濟的神經。日本豐田總裁和德國巴斯夫CEO此刻想必最為煎熬,他們企業的產業鏈命運與中美關稅數字緊密相連。日內瓦湖邊,瑞士記者仍在別墅外蹲守,試圖從工作人員丟棄的咖啡杯數量,推測周日談判的時長。這場21世紀最昂貴的“經濟拳擊賽”,第二回合已然敲響戰鼓,全球都在拭目以待中美雙方接下來的行動與決策。
注:本文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前美國《美中時報》社(記者)中國辦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