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詭譎的大唐王朝,武則天以女子之姿順利登上皇位,創建武周王朝。
她不但改寫了歷史,而且還揮毫造字,留下了18個獨創漢字。
為什么其中17個字皆被時代淘汰,只剩下一個字留存于世?而這個字又為何讓世人敬畏,即使流傳至今,卻無人敢輕易使用?
鋒芒初露
唐朝初年,在并州文水的武府中,發生了一件喜事。
原來,武府的當家人武士彠喜得千金,眾位親朋好友前來祝賀。
在眾人看來,這個女嬰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然而,這個看似普通的女嬰,卻在將來成就了一番偉業。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這名女嬰便是武則天。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曾經是隋朝大臣,雖然家道中落,卻依舊博學多才。
她的母親楊氏出生于的弘農楊氏,性情溫婉,精通詩書禮儀。
就在這樣充滿書卷氣的家庭里,武則天從小耳濡目染,對各種文學典籍深感興趣。
四歲那年,武則天在自家花園里玩耍。
當時,正值美好的春日時光,花園中的百花爭奇斗艷。她望著飄揚的花瓣,脫口而出一首五言絕句。
那字里行間,盡顯武則天的靈氣與才華。
七歲時,她能熟背《詩經》和《尚書》,還能與家中長輩對其進行探討。
武士彠覺得女兒聰慧過人,心里想:女兒日后必成大器。
后來,十四歲的武則天因為才貌出眾,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
入宮那日,楊氏含淚為女兒梳妝,為其感到擔憂。
武則天則十分平靜,安慰母親的情緒。她明確表示:見當今天子,焉知非福?母親不要擔憂。
入宮后,她被賜號“武媚”,封為才人。
然而,在偌大的皇宮中,李世民平時忙于朝政,武則天并未得到太多關注。十幾年過去了,她始終停留在才人之位。
貞觀末年,李世民病重,武則天奉命侍奉在側。
在此期間,她與前來問安的太子李治有了頻繁接觸。
他們年紀相仿,同樣處于美好的青春年華。
李治被武則天的聰慧果敢所吸引,武則天也在李治眼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二人暗生情愫。
后來,李世民因病離世。
武則天按照慣例需要前往感業寺削發為尼。在感業寺,她每日誦經禮佛,可心中始終牽掛著李治。
而身在皇宮的李治,也從未忘記那個聰慧過人的武則天。
過了一段時間,守孝期滿的李治,非常想要見到武則天。于是,他便以到感業寺進香為由,順利見到了武則天。
兩人相見之時,將思念之情化作了淚水。
不久后,李治不顧眾人反對,將武則天迎回宮中。
重回皇宮的武則天,面對王皇后、蕭淑妃等人的排擠,并沒有畏縮。
她憑借著非凡的智慧與李治的寵愛,初露鋒芒,逐漸在后宮中站穩腳跟。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從感業寺歸來的女子,將在未來改變唐朝的命運。
身份的蛻變
等到一切都處理得當,李治便登基為帝。
然而,李治的身體原本就很虛弱,還要處理如此繁重的朝政。
他的身體就變得越來越差了。每次批閱奏章時,常常感到眩暈,頭昏腦漲。
這時,武則天便選擇陪伴在他的身邊。
每當看到李治頭疼難忍的時候,主動提出讓他好好休息,自己幫忙處理朝廷事務。
她憑借從小學習的史書典籍,將復雜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除此之外,武則天總能明確地指出問題要害,并提出適當的對策。
有一次,有一個地方出現了嚴重的水患問題。
武則天不僅提議開倉賑災,還提出以工代賑,修復河堤。這種做法既可以救濟災民,又可以對完善水利設施。
李治對武則天的做法,大為贊賞,逐漸將更多事務交給她決斷。
朝中大臣雖然有不同意見,但看到李治對武則天十分信任,也只能保持沉默。
日復一日,在朝堂之上,武則天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嚴重威脅到了皇權。
后來,李治因病去世。
她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將太子李顯扶上皇位后又迅速廢黜,改立李旦為皇帝。
這時,李氏皇族宗親們終于意識到危機,越王李貞、瑯邪王李沖等人舉兵反抗,卻被武則天迅速平定。
從此之后,李唐宗室的勢力得到大幅削弱。
在朝堂之上,武則天的權勢如日中天。
她重用酷吏,排除異己。另外,大力推行科舉改革,選拔寒門學子,培養自己的實力。
后來,在經過多年的努力,武則天登基為帝。
她改國號為周,將軍隊的“李”字旗換成了“周”字旗。
從后宮才人到千古女帝,武則天用數十年時間,登上皇權的頂端。她以非凡的膽識與謀略,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文字革新之路
在登基之后,武則天為了彰顯武周王朝革故鼎新的氣象,在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推行改革。
其中,最具標志性的措施便是文字革新。
她創造出了一些新漢字,試圖以獨特的文字重塑王朝文化秩序,傳遞新氣象,同時也借此宣告女性稱帝的合理性。
武則天為什么要極力證明女性稱帝的合理性呢?
原來,自登基以來,她重視科舉選拔賢才,使得朝堂氣象煥然一新。
然而,民間仍有暗流涌動,都在說女子不應該當皇帝。
她知道,想要真正穩固統治,不僅要有一定的政治手段,還要在文化上樹立權威。
有一天早朝后,武則天將幾位知識淵博的學士,召至內殿,提出了造字的想法。
她認為文字乃治國之本,可以通過革新文字,以此來彰顯盛世氣象。
這些學士們覺得造字乃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便會動搖文化根基。
然而,武則天的主意已定,不容更改。
她命人取來筆墨,率先在紙上勾勒出一個由“日”、“月”、“空”組成的新字 ——“曌”。
她認為日月當空,普照萬方。
武則天將這個字作為自己的名字,既象征天道,也暗含陰陽調和之意。
這些學士見狀,紛紛叩首稱贊。
此后的時間里,武則天帶領文臣們日夜鉆研,陸續創造出十七個新字。
武則天所造的另外17個字,分別是“人、臣、初、日、月、天、地、星、證、授、載、圣、國、年、正、君”。
這些字形態各異,每一個字都蘊含著她對權力的獨特理解。
這些新字一經頒布后,全國的各種文書皆改用新字書寫。
武則天還下令,只要是參加科舉的學子,必須掌握這些新字的用法。
然而,這些文字終究因筆畫繁復、邏輯難懂,一時間無法在民間順利推廣。
百姓們仍然用舊字書寫,并沒有改變書寫習慣。
后來,武則天退位,李唐復辟。
新登基的皇帝雖然恢復舊制,但“曌”字卻因與武則天的帝王之名緊密相連,得以保留。
朝廷下令,民間不得隨意使用此字,違者以大不敬論處。
這個象征著女皇威儀的文字,從此成為皇室的獨特符號。
千年后的今天,當人們翻開古書典籍,仍能看到那些形態奇異的文字的身影。
除了“曌”字因與武則天緊密相連,而被后人銘記,其余十七個字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它們就像武則天的一次文化實驗,以一種獨特的姿態,短暫地閃耀在時代舞臺之上。
結語
武則天所創造的18個字中,其中17個字因實用性低、難以推廣等原因退出歷史舞臺。只有“曌”字得以流傳,這個字取日月當空之意,象征她的至高皇權。
她以女子的姿態屹立于皇權的巔峰,成為后世女性的典范。說起武則天,每個人都贊嘆不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